电子站
误区五十六:在孩子进食时与孩子逗乐
为了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育,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一起玩耍。与孩子玩耍逗乐时切不可过分,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甚至还会发生意外,尤其是在孩子进食时不宜逗乐。
在孩子进食时逗乐是非常危险的事,不仅会影响小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还可能令小儿将食物吸入气管。小婴儿误把奶液吸入气管,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大孩子如把花生米、瓜米仁呛入气管,会引起窒息等。
在生活中,有的家长把黄豆、五香豆向上一抛,再张开嘴去接,表演给孩子看,孩子如果照此模仿,食物会误入气管,引起严重后果。
误区一:孩子发烧就用抗生素、解热止痛药
现在有不少家长一见小孩生病就紧张,动不动就用抗生素,希望能把病立即压下去,如小儿安等。专家提醒家长,小儿安的主要成分是磺胺,而磺胺只对细菌感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有效,而对病毒无能为力。长期服用磺胺等消炎药,会因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而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出现鼻出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灰色综合征。
需要强调的是,小孩发热的原因很复杂,也许是普通感冒、扁桃体发炎,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在没有查出病因前,滥用解热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特别是幼儿高热时,如果使用解热止痛药不当,还会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发生虚脱等意外。
电子书分享平台
误区二:迷信新药、贵药
家长带孩子看病,要求医生开最好的药,认为价格便宜的药肯定不是好药。据医生说,这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专家提醒家长,治疗效果与药品价格不一定总成正比。既便宜又对症的药才是好药。新药等于好药的看法是错误的。从安全有效的角度看,老药是经过长期使用证明确有疗效,对于药品产生的不良反应,人们也知道得更多些。
误区三:给婴幼儿用药过量
婴幼儿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倘若用药过量,会引起药物积蓄中毒。若是服用酸、碱类药物,比较容易发生酸血症或碱血症;若过多服用利尿剂,则容易产生低钾低钠;若过多使用抗生素,则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因此,婴幼儿在用药时要特别慎重。
电子书分享平台
误区四:给孩子用成人药
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将成人药剂量减少,即可给孩子服用,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的。小儿的肝、肾等脏器发育尚不完善,酶系统也未建立,解毒、排泄功能很弱,若用药不当,极易造成不良反应,甚至致残、致死。
不宜小儿服用的常用成人药主要有以下几种:
◆四环素类药物:可影响小儿骨骼正常生长,且易沉积在牙组织中,使牙釉质发育不良,牙色发黄,故8岁以下小儿禁用。
◆链霉素、庆大霉素:这些药品均能引起听神经与肾脏损害,尤其对婴幼儿的听力损害严重,可能形成永久性耳聋。
◆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可引起小儿关节病变,并影响其软骨生长发育,故18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不易使用。
◆去痛片(索米痛片)、安乃近、安痛定等药:小儿服用这些药物易使粒细胞下降,也有导致过敏、虚脱等副作用。
◆硼酸软膏、可的松软膏等外用药:小儿的皮肤又薄又嫩,血?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