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三十一:随意治疗婴儿流口水
口水就是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帮助消化食物,并能中和口腔中细菌产生的酸。如果缺乏唾液,易发生口疮、龋齿等疾病。新生儿的唾液腺不太发达,口水分泌得较少,到5个月后,唾液分泌开始增多。婴儿口底较浅,又不会节制口腔内的口水,加之吞咽功能较差,所以常常有口水流出口腔。当婴儿从卧位转换成坐位或站立位时,口水也流出来。婴儿5~6个月以后,开始出牙时对三叉神经的刺激或食物的刺激等均可使口水流出口腔。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这些现象会慢慢消除,一般无需治疗,切忌乱投医。
如果孩子平时很少流口水,突然口水增多,就应去医院检查。
误区三十二:婴儿生病时多做线透视
婴儿抵抗力较差,感冒、咳嗽、发烧是常见病,在诊断时应尽量避免用线透视,防止不必要的线损害。
研究表明,做一次线透视检查,放射线对幼儿的影响相当于30次线摄片,婴幼儿过多应用线透视检查,白血病的发生率会增高。
专家指点:
对于婴幼儿疾病,能用常规检查方法能做出诊断的,就不要用线透视检查,以防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损害。
误区三十三:婴儿患湿疹时用肥皂和热水洗澡
◆婴儿患湿疹时不宜用肥皂和热水洗澡。碱和热水的刺激会加重婴儿湿疹的症状。正确的方法是:有较厚的痂时,可用植物油泡软轻轻涂抹;渗液较多时,可用3%的硼酸水冷湿敷。黄水减少后可用肤氢松等药膏。
误区一:入睡前摇晃宝宝
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一些年轻的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越哭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尤其是对十个月内的小宝宝更加危险。因为摇晃动作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容易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征,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轻者发生癫病、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出现脑水肿或脑疝而死亡。如果眼睛里的视网膜受到影响,还可导致弱视或失明。
想看书来
误区二:陪着宝宝睡
从宝宝一出生,就应积极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即使是新生儿,也不应与妈妈同睡一个被窝。妈妈熟睡后,稍不注意就可能压在小宝宝身上,造成窒息死亡。一项调查资料证实了这一点,即让婴儿独自睡觉,可降低60%的突然死亡率。另外,妈妈长期陪睡,宝宝会出现一种恋母心理,到了幼儿园甚至上小学的年龄,与妈妈分离还会很困难,由此宝宝日后容易患学校恐怖症、考试紧张症,对宝宝的身心发展不利。
一般从1岁开始培养孩子独睡的习惯,此年龄段的宝宝入睡较快,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意识。利用这些特点鼓励宝宝独睡,宝宝较易接受。
误区三:搂着宝宝睡
不少妈妈担心宝宝在睡眠中发生意外,常常搂着宝宝睡觉。其实,这样做恰恰增加了发生意外的机会;搂着睡会使宝宝难以呼吸到新鲜空气,吸入的多是被子里的污秽空气,容易生病;可能使宝宝养成醒来就吃奶的坏习惯,不易形成定时喂养,从而妨碍宝宝的食欲与消化功能;限制了宝宝睡眠时的自由活动,难以舒展身体,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如果妈妈睡得过熟,不小心奶头堵塞了宝宝的鼻孔,还可能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
误区四:让宝宝睡在大人中间
许多年轻父母在睡觉时总喜欢让孩子睡在中间,这样做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在人体中,脑组织的耗氧量非常大。一般情况下,孩子越小,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比例也越大。孩子睡在大人中间,就会使孩子处于一个极度缺氧而二氧化碳浓度非常高的环境里,使孩子出现睡觉不稳、做噩梦及半夜哭闹等现象,直接妨碍了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误区五:让宝宝含着乳头睡觉
有些年轻妈妈为了哄婴儿睡觉,常常把乳头放在婴儿嘴里,让婴儿边吃奶边睡觉,结果,往往婴儿睡着了,嘴里还含着乳头,这种做法是不当的。
婴儿鼻腔狭窄,睡觉时常常口鼻同时呼吸,含乳头睡觉将有碍口腔呼吸。另外,若母亲睡着了,乳房易把孩子口鼻同时堵住,会造成婴儿窒息。经常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还容易使母亲的乳头开裂,并且容易养成婴儿离开乳头就睡不着觉的坏习惯。因此,从小时候起,就不要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
电子站
误区六:让宝宝俯睡
研究发现,婴儿猝死综合征与睡眠姿势有关,特别是颜面朝下俯睡最具危险性。原因在于小婴儿一般不会自己翻身,并且不能主动避开口鼻前的障碍?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