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喉片可收缩黏膜血管,削弱黏膜的抗病能力,导致口腔溃疡发生;碘喉片对口腔黏膜组织的刺激性与腐蚀性相当大;草珊瑚含片则可使口腔发干。特别是在口腔没有炎症的情况下,这些喉片中的抗菌成分会杀死口腔中的有益菌,致使有害菌乘机作乱而引起炎症。
误区二十二:让婴儿多喝止咳糖浆
小儿止咳糖浆是人们熟悉的一种家庭常备药,由于此药味甜,小儿喜欢喝,一些年轻的父母认为小儿止咳糖浆能止咳又无毒,多喝点好得快,常常过量地给小儿喝。这种做法对孩子是非常有害的。
小儿止咳糖浆的主要成分是盐酸麻黄素、氯化铵、苯巴比妥和桔梗浸渍膏等药物。如果过多服用小儿止咳糖浆,会出现盐酸麻黄素的不良反应,如头昏、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还可出现大脑兴奋,如烦躁和失眠等;苯巴比妥的不良反应是头昏、无力、困倦、恶心和呕吐等;氯化铵服用过量可产生酸中毒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小儿服用止咳糖浆不宜过多,应遵照医嘱按规定的剂量服用。
电子站
误区二十三:不注意新生儿身上的怪味
有些新生儿身上散发出一些奇怪的味道,如烂白菜味、脚汗味、猫尿味等。而年轻的父母对这些怪味的来源认识不清,往往忽视婴儿身上的怪味。其实,若这些怪味是从婴儿身上散发出来的,便是婴儿患有某些先天性代谢疾病的信号。
先天性代谢疾病与遗传有关,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某些酶或结构蛋白的缺陷,使体内氨基酸或有机酸代谢发生障碍,产生异常代谢产物,堆积在新生儿身体内,并通过汗、尿排出,散发出各种怪味。例如,枫糖尿症患儿可散发出枫糖味、烧焦糖味或咖啡味;苯酮尿症患儿可散发出耗子尿味;蛋氨酸吸收不良症患儿可散发出啤酒花烘炉气味;高蛋氨酸症患儿可散发出煮白菜味或腐败黄油味;焦谷氨酸血症患儿可散发出汗脚味。这些代谢病最后都会导致小儿发育障碍及痴呆。
代谢病的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危害严重,一旦延误,便难以挽回。所以父母不要忽视新生儿身上的怪味,发现怪味后应立即求医检查,对症治疗。
误区二十四:不注意新生儿无尿
绝大多数的新生儿要到出生后1天半才开始有尿,实际上1天半无尿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新生儿肾脏发育不成熟,肾小球滤过率按体表面积计算仅为成年人的1/4~1/2,不能一下排出较多的尿;另一方面,体内的水分通过呼吸和皮肤散发很多,出生后摄入水又太少,身体因此而严重缺水,尿自然就少,短时间内不排尿是正常现象。
但是,新生儿无尿的时间如果超过两天,补充5%葡萄糖液后还不排尿,就要提高警惕,可能是肾及泌尿系统有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误区二十五:不注意新生儿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感冒的一种表现。感冒虽然是常见疾病,但发生在新生儿身上就比较严重。新生儿鼻腔短小,黏膜血管丰富,没有鼻毛,且抵抗力差,细菌可侵入肺泡而患肺炎,也可因高热而抽风,严重时还会合并其他疾病。
新生儿感冒与室内通风不好、气候突变、冷热不调等因素有关,更主要的是因接触人过多受病毒传染。大人在新生儿室内聊天、吸烟和抚摸新生儿是新生儿患感冒和其他疾病的祸根。
为防止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必须保证小儿室内清洁卫生,通风换气良好,减少小儿与他人的接触,给孩子穿适宜的衣服,以调节体温。
误区二十六:不注意新生儿哭闹
新生儿哭闹往往可能是因为身体不舒服、饥饿、疼痛、患病等,可根据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仔细区分。新生儿饥饿的哭声往往是平缓的,哺乳后哭声即止。如果喂哺却不吸奶,仍然哭闹不止,就得找原因。如果是尿布湿了,更换尿布后哭声即止。如果婴儿躯体某部有刺激性疼痛,哭声往往比较剧烈、持久,也较烦躁。这时应该解开衣服进行全面的检查,观察全身皮肤,特别注意外耳道有无耳疖等。如果哭声如同尖叫,称为脑性尖叫,应考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以,新生儿哭闹的原因不一定是饥饿,还要注意有无异常情况发生。
误区二十七:不注意婴儿呼吸异常
小儿呼吸异常是某种疾病产生的一种症状表现,它反映的疾病往往比较危重,万万不可忽视。
较常见的小儿呼吸异常有呼吸急促、呼吸深慢、呼吸节律不整和呼吸困难(鼻翼扇动、胸骨上凹、肋间隙和剑突下窝吸气时凹陷)等。若呼吸急促,持续时间每分钟超过70次,多为呼吸系统感染所致;若呼吸缓慢,持续时间每分钟15~20次,为呼吸衰竭的表现,提示病情严重而危险;若呼吸增快,还有鼻翼扇动和“三凹”症状,说明孩子呼吸困难,继续发展会出现皮肤颜色变暗,口周紫绀,甚至出现呻吟样呼吸或呼吸暂停,这表明病情正在进一步恶化,要立即去医院检查,否则有生命危险。
(bp;电子书分享平台
误区二十八:不注意为肺炎患儿多喂水
肺炎患儿因发热而容易造成脱水,不能单靠静脉补液。因此,要注意多给肺炎患儿喂水,以弥补机体脱失的水分。
误区二十九:不注意为肺炎患儿补充营养
当新生儿患肺炎后,多出现拒乳、拒食现象,因此要注意为患儿补充营养,保证摄入足够的热能及蛋白质等。如果患儿极度虚弱,还要给予增强小儿机体抵抗力的物质,如输些血浆等。
电子站
误区三十:用大黄为新生儿排胎粪
民间有用大黄喂哺新生儿,帮助排胎粪的做法,这种做法对新生儿是非常有害的。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内会自然排出胎粪的,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胎粪是由胎儿期的肠道分泌物、胆汁及胎儿咽下的羊水中的胎儿皮脂等形成,呈暗绿色,质黏稠而均匀,无臭味。新生儿肠道内是无菌的,胃肠道黏膜娇嫩,防御功能差,而大黄属于泻药,如给刚出生的婴儿喂哺大黄,必然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腹泻、腹胀及腹痛。另外,喂哺大黄时可将细菌带进胃肠道,引起肠道感染。所以,要讲究科学,不要按民间旧习用大黄喂哺新生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