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劫兆气得七窍生烟:“你说了半天,还不是骗人的!”
老人冷笑:“神仙这么好做,岂非满街都是神仙要有大成就,须经大痛苦;通过大磨难,方求大解脱!如果吃土豆便能练出绝顶内力,武道还有什么值得追求一本书就能让你成佛成仙,仙佛又要来何用”
劫兆顿时语塞,气呼呼的往墙角一坐,兀自愤恨难平,却无一言可以反驳。半晌才双手抱头,恨笑解嘲:“是我自己笨!世间哪有神仙我这天杀的六绝脉,早就该看开啦,图什么解救”
老人哼的一声,冷冷说道:“世间有没有神仙,我不敢说,但指引我修真学道的那人,却是当着我的面尸解的。他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迄今唯一学会的一件事,便是我毕生所学,原来都是错的。”说完化做一阵浓烟,p+上没有遗骨,衣袍仍在,却只剩一堆铄然白砂。如今到了我这关头,才知所言非虚。”
劫兆抱头不语。老人顿了一顿,继续说:““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升仙求道到底是逆天之举,还是法天顺应,须得你自己试过了才知道。”
劫兆苦笑:“前辈,就算死马当活马医,读完这些书便能成仙”
老人呵呵长笑,罕有地流露出一丝寂寥。
“我平生弟子无数,其中不乏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尽心侍奉、曲意承欢,希望得我的真传;每当我挑中人选、教其读遍三千卷道书时,一个个却都难掩失望,认为我有意藏私。这么多年来,只有一个外派的小娃娃叫道天生的有些慧,听进了这句言语,可惜是别人的徒弟。”
劫兆心想:“又来骗人!道圣道天生还是小娃娃沾亲带故的,不要脸的郎中手段!”忽省起老人在梦中有读心之能,暗叫不好,老人却呵呵笑道:“他随他师父上山来拜见我的时候才不过岁而已,还不是小娃娃么“羽盖翩?”经云子死后,将军箓故老传下的开阔心,就算是断在“云”字辈这一代了,法天行那娃娃目光如豆、气量偏狭,远远比不上他的师父和师弟。可怜我看过将军箓“海、鲲、化、鹏、云、天、阳、始”八代兴盛,不想也要看着它败亡,草木荣枯,约莫如是。”
劫兆难得听他这么认真的评说,想起那“发春”的死德,真是心有戚戚焉,愤恨渐平;想想老人与自己非亲非故,入梦传功授艺,已是莫大盛情,何苦受他一个后生小辈的无礼挤兑不觉微感歉咎,只是拉不下脸,随手从架上抽了一本《一瓢录》翻阅,读了两行便即皱眉,指着发黄的纸页。
“前辈,这书里说:“先把乾坤为鼎器,次将乌兔药来烹,既趋两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这个乌、兔又是什么东西难道是指打几只兔子乌鸦,一起煮来吃么”
老人大笑。
“修真秘法,多用隐语,没有师父带领入门,任你拿了多少真经秘籍都是天书,徒增烦恼而已。”
“乌、兔,是指金乌玉兔,也就是日与月、阳与的意思,又称“坎离”、“铅汞”、“婴奼”或“龙虎”,阳者为神,者为、气。如何使消阳长,正是修仙一道千百年努力研究的课题;而理清名实,则是跨入升仙大道的第一步。”继续解释何谓“黄道”、何谓“鼎器”,如何“心肾相交”、如何“三田满”,林林总总,俱是别开生面。
劫兆听得兴致盎然,无论问什么稀奇古怪、异想天开的问题,老人皆能回答,且从来都不只给一个答案,或曰丹鼎派有何见解,或曰符箓派另加反驳,道门南北各宗脉阐发自在,有异有同。
两人一页一页翻着,劫兆每一行都能找出问题,老人每一回也答得毫不犹豫,一老一少相互诘难,展开激烈攻防。
不知过了多久,劫兆把手里那本《中和集》阖上,一边思索书中最后那个“大修之人,分未尽则不仙;一切常人,分阳未尽则不死”的问题,伸手往屉上一,才发现整座甲子柜上早已空空如也,一百二十六本丹经胡乱扔在脚边地上,居然都已被他二人“论”完。
劫兆只觉得不可思议。
他平生不爱读书,什么兵法、经论都是一看就睡,只有诗书语韵优美,诵来如唱歌一般,读熟了又能拿来博取佳人欢心,还算是读得有些兴味……这些丹经比起经籍策论来不知艰涩了多少倍,怎么自己竟能看完这许多
他忽然想起自己爱读诗书的原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