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阅读 (1 / 7)

+A -A

        推荐序江山代有才人出

        “答读者来信是件很有趣的事。问和答的互动和化学作用,常会给自己带来新的惊喜;很多时,有人问到,才知原来我是这么想的。

        另外,来信的,答信的,素未谋面,但一个知无不言,一个言无不尽,那种信任,和缘分,也难得。”

        以上是我在拙作《绝顶爱情》中的一段说话。《绝顶爱情》在2005年出版,是当年香港最畅销的书。那两年,我是个全职的爱情家,晚上在电台主持《绝情谷》,解答听众的爱情问题。又替杂志主持信箱,形式嘛,就跟彭浩翔的《爱的地下教育》差不多。

        可能我是前辈,作品也受欢迎。彭浩翔写《爱的地下教育》前,给我传了个短讯,问我答读者来信的心得。有人会觉得这样颇唐突,但发生在我和彭浩翔之间又十分自然。他问我,是看得起我,欣赏我的作品,和称赞我没分别。我和他虽然一年才见几回,其中还包括春节在他公司的聚赌,但从来,知道彭浩翔是个努力的人。有才情的人,很少这么努力了,我怀疑只有对自己的才情有怀疑的人,才会这么努力。我和他,都疑似。我没有藏私,把自己揣摩出来的一些心得,用短讯千里传功。后事如何?彭浩翔接收到多少?算不算对症下药?会不会虚不受补?我都不知道。

        忽尔,彭浩翔又来短讯,说在国内的爱情专栏反应很好,要结集出书了,想求序。我答应了,他就给我电邮来一大堆稿件,说参考一下再动笔。

        我当年不再写爱情,就因为写厌了。自己都没有新意了,还骗什么稿费?

        最好的都已给了读者,就是划上完美句号的时候。厌了写,当然更厌看,11所以又一直拖着,直到彭浩翔电邮三催四请,才勉强开了档案看。彭浩翔比我想象中更努力,每封信,他都扭尽六壬,但举重若轻;浑身解数,却一针见血。哥儿们写爱情,走的是一条说多少真话的钢索。说少了,太假,不好看,对读者也没帮助。说多了,血淋淋的现实太残酷,又没有读者喜欢看。游走在真与假的多与少之间,尽量最婉转地说最多真相,就是我和彭浩翔这派的风格。当然,文章要好看,要有娱乐性,不然再有内涵,读者看不下去有屁用?

        实不相瞒,我曾经自信地以为,答读者的爱情问题,我之后再无来者。

        因为我深知只有大才小用,才会游刃有余,才能挥洒自若。看罢彭浩翔的稿件,我知我错了,彭浩翔写得比我还好。我在他的文字中,处处看到了自己。原来总有有心有力的人,替迷失在漆黑中的痴男怨女发光发热。我也放心了,原来我派还有这么出色的一位高手。唯一要寄语彭浩翔的是,这样有水平的作品,无以为继时,干塘时,就要停手,不要坏了一件完美的作品。

        解答爱情问题其实像评马。香港有很多马评人,其实他们的“贴士”

        不算准确,但只要言之有理,对马迷的启发,令马迷触类旁通,其功德,就远远超过一场半场的胜负。彭浩翔的《爱的地下教育》,既实用,又幽默;既理性,又感性;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最难得,是把读者当朋友,当亲人,既爱,又恨。《爱的地下教育》就像个又俊俏,又风趣,又博学,床上功夫又好的男朋友。碰见这样完美的男生,通常都是痛苦的开始。但书老实得多,拥有了就铁定一辈子跟你,这一本,更不能错过。

        倪震写于结婚一周年纪念12

        推荐序给你一记耳光的课

        虽然我只有隔着大屏幕,当过他一个安分的观众,却意外地得到为他新书写序的邀请,高兴之余,确实是有点受宠若惊!至于彭导演本人是如何如何……抱歉无缘和大家分享,皆因我们暂时缘浅……但可以肯定告诉你(或根本不用我告诉你),他确实是个才华洋溢、聪明过人的才子。从处女作《买凶拍人》到《伊莎贝拉》到《志明与春娇》,都能看出他独特过人的风格。

        这本《爱的地下教育》,光听书名就令人血脉沸腾。

        你可以不认同他说的,就如艺人的地下情不被接纳一样,但他们是没有错的。

        你可以说他的话偏激,就如地下乐队的乐与怒音乐一样,不喜欢是你不会欣赏而已。

        很明显,这里不会有父母教你那一套。话虽如此,却不难看出他的苦口婆心……毕竟,在这个残酷的社会里,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崇高的情操和高贵的心灵,总要有一两个非常诚实而又有点毒的人在你左右随时给你一记耳光,把你及时救出火坑。

        各位情海翻波的痴男怨女们,在爱了无数个,上了无数课之后,不如上一课《爱的地下教育》,看看以前的学费是不是都白给了呢?

        梁咏琪13

        电子书分享平台华人小说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