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之後,不见秋花再有苟且之事。夜夜三更便起,帮衬丈夫磨豆腐
,日日辛勤料理,终不离丈夫左右。如此这般,不觉又是半年。按下不表
且说一日,秋花正在灶上料理,忽见有人来买浆皮吃,忙抬头一看,
却是个清秀少年和尚。秋花见了,忙盛一只好碗,正欲置灶上,待他自取
,不期这和尚竟在他手中来接,两人不免相了一回。
那小和尚一头吃着浆皮,一头偷觑秋花,见人多,吃完便出门而去。
看官,你道这和尚为何人?
原来这和尚叫静海,自幼在南京金华寺出家。只因他聪明,深知经典
,又习学禅机,专於山前山後迎游人,兼看妇女。见他人物清秀,说话温
和,游人皆喜他,遂叫他引着游玩,同吃荤酒,已有多年。
这静海自恃多能,便与同众时常不合,却喜得师父护短,众人遂只得
忍耐过日。不期一年,他师父去世,众和尚便来欺侮他。两下争闹数番,
这静海便恨了口气,遂肩挑梵字,竟飘然下山,做个云游物外,一钵千家
因至吴江县,又临诸暨,便在闹市中搭一小篷,终日诵经,募化有缘
。有人问道∶“不知师傅何名何刹,到此募化何缘?”
静海合掌道∶“贫僧法号静海,出家於金华寺中。近因殿廊倾颓,法
宝废弛,贫僧不胜哀叹,故於三宝前五体投地,誓化万人缘,共囊盛事。
因思众轻则易举,积少必成多。欲求善男信女,居士檀那,成今日之因缘
,作来世之福报。贫僧只做得一证盟也。”
众人听後,道∶“不知师傅所化几何,又不知为何化法?”
静海道∶“贫僧使人估计,非千金而不能。故每月只取一厘之钱一文
。若化得三万家善信,月月取足,每年有三百六十两,则三年之功遂。
众人道∶“一月只助一文,三年内只出三十六厘钱,作此功德,何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