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第 154 章 (2 / 4)

+A -A

        初时大蕃还觉得裴君妇人之仁,就连突厥百姓,也大多不会感恩她的宽容,直到战事后期,有大蕃残酷的手段对比,霎时便显出不同来。

        突厥战败已至整个族群绝望的情绪蔓延,但总有人想要活着,却无力活下去,绝望和仇恨的情绪致使他们拼死一战,不怕死的人总要更强一些,他们的对手便会损失惨重。

        而众多突厥百姓乃至于突厥贵族都更希望对上裴君的大邺军,至少裴君兵临,普通百姓尚有活路。

        战事后期,裴君破城总会比大蕃更容易,也损失更小。

        她说过的每一句承诺,都在极力兑现。

        她打仗是为了大邺的盛世,不是好战,她要带更多的将士回去。

        而远走他国的突厥人将裴君的故事传至列国,世人神往。

        人们提起大邺的将军裴君,难免会带上一个“女”字,却也不会刻意突出“女”将军,她就是那样一位传奇的将军,战场上冷酷睿智,却也胸怀道义。

        她只是恰好是女子,却不只是女子。

        大邺国内对裴君这样的做法,大多十分推崇,裴君和大邺军就是大邺递向外邦的一张名帖,礼仪之邦,不外如是。

        裴君如此做,自然只是遵从内心,但大邺如此宣扬,她也不可能反驳。

        大邺既然需要一个战神之名,燕王如今是旸帝了,帝王不在意她功高盖主,裴君便心甘情愿地做一个打造出来的孤独的人神,为大邺的盛世开疆扩土。

        突厥灭国,突厥原本幅员辽阔的疆域由大邺和大蕃占领,若按照三等分,大邺占三分之二,大蕃占三分之一。

        两军对垒,大邺军哪怕只剩下八万,也是经过战火打磨的八万精兵,只是站在那儿便似有虎狼之势铺面而来。

        同样是耗费国力支持的远征,但大蕃不敢跟大邺开战,极麻利地提出议和。

        当大蕃议和的请求传回京都时,旸帝和满朝文武就议和的条款争论许久,也列出许多要求和标准。

        步子不能迈太快,太过劳民伤财,大邺只愿意反击,也并不打算成为侵略的一方,是以没有与大蕃大规模开战的想法。

        但是,大邺不惧大蕃。

        旸帝只一句话,“裴卿让大邺的公主不必受和亲之苦。”

        只有裴君一个将军如此强势,也有强势的资格。

        谁都会让步,裴君不会,她以大邺的利益为先,分毫必争,绝对不会让大邺本该得到的利益拱手他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女将摧山白 第154章 第 154 章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