旸帝显然极其信任裴君对大邺的忠诚和无私,不过他没有将压力转嫁到裴君身上,而是按照重臣所谏亲自手书一份旨意,并且派了一队议和使臣前往前线。
使臣宣旨,议和由元帅裴君主持,又代为转达了旸帝的期望以及大邺能够接受的最低标准,奉上细则和要求,便退至一边,全权交由裴君做主。
几年前在京城的裴君,是内敛的,众人第一次见到战场上的裴君,那一身煞气如有实质,连站在对面都仿佛随时会有刀锋刺面。
他们原本有许多话,真正当着裴君的面,无一人敢言。
裴君翻看那长长的折子,只淡淡地问了一句“若大蕃不同意我的和谈要求,我能打吗”
使臣们面面相觑,最后为首的官员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建议“裴将军,还是不打为好”
裴君又问“如果我想要的,打了才会有呢”
“这”使臣头垂得更低,吞吐道,“这下官不敢”
不敢答。
也不敢阻挠。
裴君明白了,交代亲兵安排使臣们去休息,然后收起折子仔仔细细地研究起突厥的地图。
突厥环境恶劣,地势高,而大蕃打下的地界边缘有一段比较适合作为行商路径的平缓区域,裴君想要那里。
但只要一点,临近边境,难保大蕃不会放出悍匪抢劫来往行商,是以,她还得要更多。
历来疆域最是不可侵犯,那还是大蕃耗费无数打下来的,更不可能轻易让出来。
当裴君作为议和的主事人提出这样的要求,大蕃果然震惊非常,当即便言辞拒绝,第一次议和戛然而止。
大邺的使臣们也没想到裴君竟然狮子大开口,亦是震惊不已。
可真细论起来,能拿到那片地域,对大邺的好处颇多,当然是能够拿到最好。
至于拿不到
怎么可能
没听见裴将军当着大蕃使臣的面儿说得掷地有声,“必取之,或和平谈下,或攻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