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股市出现了空前的抛售风潮,一天内有近1300万股股票易手;开盘后的两个小时,股市的账面损失就高达100亿美元;伴随着牌价的下跌,歇斯底里的尖叫声在交易大厅内回荡;很多人片刻间倾家荡产,血本无归;自杀的消息不断传来……这仅仅是大萧条的第一轮可怕打击。
紧接着,经济危机登场。首先是银行纷纷倒闭,接着工商企业大量破产,生产锐减,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很多人濒临破产。过去,美国也曾经历过股市恐慌与金融萧条,但没有一次像这次一样对美国普通市民的生活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因为紧接而来的大萧条将使大部分人身陷困难。
这种灾难并不只在美国才有。随即,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发生了经济危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萧条、经济衰退;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也感受到了这场经济危机带来的“浓浓的寒意”。
这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前后持续四年多,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价值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美元,成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当然,它的影响远不只是在经济方面,它还引起了整个世界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接下来有几个问题就值得总结、探讨、思考。
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
为什么会影响世界各国?
这场危机很快演变成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范围如此广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整个世界已经联系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9世纪末,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向帝国主义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绝大部分领土被瓜分完毕。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决定了整个世界经济的普遍联系,因此一旦某国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其他国家一定会深受影响。也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894年,美国工业产量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又使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大发横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并代替欧洲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也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美国对海外进行巨大的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在世界贸易市场占据了较大份额。因此,美国“感冒”,世界其他国家就纷纷“打喷嚏”。
(三)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
“一战”期间,英、法等国为赢得战争胜利,向美国大量贷款,战争结束后,本身经济十分困难的英、法不得不向美国偿还债务,这就使英、法在经济上受制于美国。另一方面,“一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以美元为武器,大肆推行金元外交。欧洲许多国家为医治战争创伤,不得不接受美国大量贷款,使得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对美国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一旦美国经济出现危机,他们就根本无法幸免。
这场经济大危机发生的原因
(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存在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它主要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广大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还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这些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要爆发经济危机。比如钢产量,可能全国每年的需求量在当时只有2000万吨,而由于生产资料被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资本家只顾自己的利益,盲目加大生产,最后可能导致总的钢产量远超实际需求量,这样,经济危机的发生就不可避免。而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是公有制,它容易通过国家调控来加以避免。
(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坚持这种观点。他认为当时社会总需求往往低于社会总供给,即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一方面当时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相对日益贫困,出现了过度的贫富悬殊,限制了实际购买力的增长;另一方面,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为了眼前的利润,盲目扩大生产,供需矛盾尖锐。
(三)货币政策失误
第一,实行高利率,抑制了投资。1928—1933年,美联储一直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这种紧缩银根的政策对抑制股票的过分投机并没有产生什么直接效果,却使私人投资大幅度减少。第二,美联储没有采取措施制止银行破产,使货币供应量减少。从1929年到1933年,由于相当多的银行倒闭或停业,美国货币供应量减少了1/3。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体系的瓦解,是30年代大萧条深层原因之所在。第三,美联储在美国1931年9月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后,把贴现率从1.5%提到3.5%,收紧了对银行的放款,进一步削弱了银行的清偿能力。
(四)人民醉心于股票等投机活动,股价虚高,证券投机过热
从20年代后半期开始,美国出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投机狂潮。20年代初期,美国股票成交额每年平均为3亿股,1926年上升到5亿股,1928年超过9亿股,1929年达到11亿股。同时,投机狂热也促使股票价格飞速上涨。到1929年初,证券市场的投机狂热已经失去了控制。仅在这一年的头6个月中,美国公司有价证券的发行额就达46.99亿美元,比1926年全年的发行额(43.57亿美元)还要高。纽约股票价格指数也从1929年1月的193,上升到1929年9月的216。然而,到1929年夏季,证券投机狂热的不断升温和股票价格的飞速上涨,已经使美国的金融结构失去平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