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渔课根本就是入不敷出,所以这项税已经放弃征收了。
其他三项由于官商勾结,基本收不到多少税,全国加起来也就几万两。
所以这次魏忠贤提出商税主要是3个方面
一是钞关,主要针对的是长江通运河上的商船,比如苏州附近的浒墅关,一个关口每年就有十几万两。
很显然主要针对的是江南士绅。
二是市肆门摊税,这个税之前几乎就是形同虚设。
前一次征税的时候,就规定各地的商铺按照铺子大小及行业缴纳租金,年征税金5两至200两不等。
个别暴利行业如青楼当铺最高年征达到了1000两。
这个税各地只要推行下去朝廷增加个上百万两银子收入是不成问题的。
主要还是京师以及扬州、南京、苏州这些大城市。
三是契税。
契税改革将工本费增加至50文,税率则仍然维持在3%,即每两银三分。
很显然魏公公这背后一定是由高人指点的。
就连户部尚书李汝华也是大吃一惊,震惊过后他表态完全支持魏公公的商税政策。
魏忠贤麾下的那些阉党自然也是纷纷附和。
这其实影响到了李献忠在辽东的商税,因为和他私自收的商税重复了。
不过问题不大,到时候他出面搞定前往辽东收税的税监,直接按最低的每年5-10两收税,那些商户应该没有太大意见,最多自己的征税中减免朝廷的市肆门摊税就是了。
最后李献忠也只得咬牙同意,毕竟同往日本的丝绸利润相比,这些小钱他还真看不上。
权当支持魏公公改革了!
京城的一众勋贵虽然不愿意多纳税,但是相比于查空饷,这些只是小头。
成国公朱纯臣说道:“臣完全拥护这项税收政策,并表示自己名下的聚宝斋直接按照行业最高税收每年200两纳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