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13世纪意大利人就已经掌握了近代玻璃的制造技术,但是直到1688年,一名叫纳夫的人发明了制作大块玻璃的工艺,从此玻璃才成了普通的物品。
李献忠无耻的剽窃了纳夫工艺流程,使得平虏堡的玻璃工坊得以生产出大块的玻璃。
在阳光的照射下,大片的玻璃熠熠生辉,犹如一道道闪耀的瀑布。
它们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如同繁星般璀璨,让人不敢直视。阳光与玻璃的结合,创造出一幅独特而壮观的画面,让人惊叹不已。
这些玻璃同鲜花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成为了京师的新地标。
普通的大明百姓自然是没有见过这种大块的玻璃,只当这些是水晶打造的。
而这座花园也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水晶花园”。
有传言辽国公李献忠为了表达自己不能长期在京师陪伴国公夫人的歉意,不惜花费上百万两白银打造了这样一座“水晶花园”。
更是有不少御史弹劾李献忠穷奢极欲不顾百姓死活,建造这样一座水晶花园。
但人家李献忠迁地那是给了足够的银子的,并没有强卖强卖。
这些建筑虽然十分新颖但人家也没有违制,使用啥不该用的装饰。
天启皇帝自然是不会理会。
不过不久后李献忠向朱由校敬献了一批磨砂半透明玻璃瓶装的香水。
据说就是用这些鲜花制作的。
这独特的玻璃瓶加上鎏金的喷头,以及香水清香的味道,很快就在后宫风靡了起来。
不久后京师出去开了第一家香水专卖店。
有简装版同精装版两种。
简装版就是铜制的喷头加上普通的玻璃瓶,售价白银20两。
精装版则是卖到了白银50两。
出人意料的是除了京城的达官贵人,太监们居然也成了这种香水的消费主力军。
太监因为阉割后经常小便失禁,所以身上有一股骚味,他们虽然身上带着香囊,但还是掩盖不住这种味道。
于是乎除了原来的茉莉花和玫瑰味,李献忠又令人专门调配了一种综合味的香水,针对宫里的太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