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方面的领导层变换,反而让中国人进一步成为战争主角。
不存在为谁作嫁衣,而是以我为主,舍我其谁。
车队在行进路上没少挨飞机炸,工兵迅速清障,保证后勤补给线畅通无阻。
四个南岛师溃退的情状让人触目惊心,把美援的各类物资丢的漫山遍野。
绰号“牧师”的105毫米自行榴弹炮被随意废弃在路边,车身油漆居然还是新的。
一整列M16自行高射机枪没来得及炸毁,直接大大方方送给了志愿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一整列M16自行高射机枪没来得及炸毁,直接大大方方送给了志愿军。
至于M4A3坦克更是像对待垃圾似地毫不心疼,而一辆身躯庞大的英国造“百夫长”MK3重型坦克最引人注目,十多个志愿军战士正在坦克车身上安装拖拽钩,连接到另一部缴获的美制重型卡车上,打算拖拽到后方。
现在,他能理解克拉克将军对南岛人愤怒心情的由来了。
这种送法,比当年的“常凯申运输大队长”还要好客。
“同志们加把劲,今年国庆阅兵用得上这个!”
“好咧!”
卡车打着了火,试图将瘫痪的“百夫长”拖出烂泥地,但那头大家伙跟座小山似的,战斗全重高达52吨,全速跑起来不过每小时35公里,通常英军也只是用作固定火力点,不会用于高速机动作战。
灼目阳光下,李念兰眯起眼睛,观察起那台“百夫长”。
同车随行的士兵们也是七嘴八舌,有个修过鬼子坦克的老兵说,卡车牵引力不足,不如让机械师原地修好这头大家伙。
他的建议马上遭到反驳,前线仗打得正欢,这种身材庞大的战利品看着惹眼,其实就是累赘,缺零件缺弹药,形成不了什么战斗力,缴获过来用作宣传鼓舞士气还行。
李念兰则始终盯紧那根76.2毫米口径的长矛状炮管,隐约觉得它还在缓缓转动。
不对!那炮管真的在转动!他几乎本能地操起步枪,翻身跳下还在行驶中的军车。
还未从泥地里立起身来,炸雷似的炮声就在耳边鸣响。负责拖行的牵引卡车变成大火球,烧焦的人体残肢漫天飞舞。
他想起当年徐白在缅甸丛林里,用瘫痪的T26伏击小鬼子的那一幕,现在敌人也敢这么玩了。
后勤车队四下散开,“百夫长”又开了一炮,将李念兰原先乘坐那辆军车炸成碎片,刚才还在讨论如何处置坦克的老兵和新兵们,眨眼的功夫就从人间蒸发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