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向周边八县摊派,每县一万贯,三天之内拿不过来,本官先送他们去沙门岛走一遭!”
董昌言一笔笔给晁盖念着,邀功一般的说道:“以此计算,十日内,必定能募捐十五万贯经费。太师那十万贯拿出,豪绅的三万贯退回,剩下两万贯三七分成,咱们能拿一万四千贯!”
“哼,格局小了不是。”
晁盖不屑道:“那些穷鬼百姓手中能扣出几个铜子?你可知咱们最该去向哪些人募捐?”
“城内坐拥无数店铺的员外?”
董昌言试探的回答道。
他当官这么多年,断案无数,给他往衙门送钱次数最多的就是这些员外。他们巧取豪夺,欺男霸女,每年依靠店铺租金就能赚取无数财富。
“只是他们经常向我纳贡,敲诈过甚,不太好吧?”董昌言良心发作道。
“他们拥有门店之利,你拿了他们全部家财也不妨事。只要还有店铺,只要不竭泽而渔,就会源源不断产生财富。你怕什么!
还有呢?”
晁盖出言安慰道。
“城外良田无数,阡陌纵横的地主如何?”
董昌言就是地主出身,每到灾年,家里就能扩大土地规模,谓之行善积德。
皇家也鼓励官员买田置地,谓之耕读传家。
济州府内就有许多大地主,拥有土地数千顷,佃农庄客近万。
“只是这些豪强手下庄客众多,怕是不容易就范。”
董昌言也知道大地主的势力不小,有的家眷甚至在外地做官,不好得罪。
“家大业大,人心就不齐。只要不动他们的田地,你怕他们造反么?就算出了乱子,将来你已调到外地为官,怕他们作甚!
还有呢?”
晁盖继续鼓动。
“囤积居奇的豪商如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