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商业极度繁荣,济州府内也有许多闻名的豪商大贾。比如阳谷县贩卖药材的西门家、汶上县贩卖铁器农具的唐家,巨野县贩卖颜料的朱家
“这些人,每个的家财都在十万贯以上。利益关系也是盘根错节,怕是不肯乖乖就范。”
董昌言分析道。
“越是盘根错节,越说明他们不干净。
不肯募捐,就是与劫匪有勾结。与劫匪有勾结,我们就要秉公执法,关在牢里待几天,家产自然乖乖献上!
还有呢”
晁盖越发觉得自己像是个蛊惑别人的恶棍。
董昌言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反而觉得晁盖说的有理。
“九出十八归的高利贷商人如何?”
董昌言就知道济州府内有几个专放高利贷的富商,他们积累的财富非常巨大。虽然是一介商贾,却穿戴丝绸,与府吏称兄道弟,很是豪横。
“他们给我也进贡过不少银子。平时也颇为孝敬。”
把这些财神爷给勒索了,董昌言还是有点不舍。
晁盖颇为赞赏,有董昌言这样一个贪官污吏做参谋,济州府内有钱人家底细都能摸个通透,以后劫富济贫也更有针对性。
于是继续鼓励他道:“既然孝敬,就该更加大方一些。这些高利贷者赚的每一文钱,都是在你董知尹庇护下获得的,这本就是用你的权威换来。换句话说,这些钱本来就该属于你。这些家伙完全就是在拿你的钱来糊弄你!”
“对呀!他们竟然敢拿我的钱来糊弄我!”
董昌言越想越觉得有理。心头怒火渐起,匆匆而去。
不出五日,大肆搜刮的董昌言就刮了近二十万贯。
民间群情义愤,暗地诅咒,甚至有人把他的外号改成:天高一丈赛青天
----以前刮地三尺,现在开始刮地一丈啦!
但董昌言毫不在乎,自己只要办好差事,很快就能得到太师青睐,调往更加富庶的肥缺上,谁还在乎济州这个小地方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