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六年二月初八。
再次发了工资的晁盖继续消费。
上月盈余的11605点,加上这次新发的100922点,共计112527点可供消费。
没说的,还是继续购买马匹
蒙古马80点/匹,买400匹,32000点。
三河马100点/匹,买400匹,40000点。
还剩40527点。
士兵的皮甲1000套,花费10000点。
伙长的扎甲500套,花费7500点。
队长的铁甲100套,花费2000点。
都头的鱼鳞甲50套,花费1500点。
还剩19527点。
这些全部用来装备董平的神武营。做到全员披甲。不同的级别配备不同的铠甲,既能体现出一个上下差别,还能激励士兵们的上进心。
而刀枪剑戟盾牌弓箭等武器,晁盖并没有直接兑换,而是由汤隆的兵器坊进行打造。铠甲制造所需原料难得,且制造周期太长,所以晁盖才不惜点数直接兑换。而刀枪等武器因为铁料和木料充足的缘故,还是自己制造比较好。
造不如买的思想是非常有害的,系统购买只是权宜之计,绝对不能当成常态。一个势力想要后勤走向正规化,必须培养自己的产业工人,培养自己的产业链条,实现自主打造。
哪怕现在汤隆的武器坊还比较弱小,打造不出太多的装备,但人才、工人、工艺积累下来,随着梁山地盘的扩大,终究会变成的可以供应梁山武器消耗的后勤保障部。
至于剩下的19572点,晁盖准备用在民生上。
二月二龙抬头之后,天气越来越暖和,黄河开始解冻,梁山泊的冰面也开始融化,各种大小船只在水面上开始游荡。
新一年的到来,又到了春播一粒籽,秋收一捧粮的时候了。
但梁山水泊并不适合种植常规的粮食作物,就算在梁山泊里挖呀挖呀挖,也开不出小麦和大豆花。
所以晁盖准备开展三大民生工程。
一是淤田种植水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