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秦明来袭 (3 / 4)

+A -A

        很多人把苏东坡先生的诗当成了古人不吃猪肉的证据,其实并不太准确。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意思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富贵人家有钱可以买更好吃的鸡鸭鱼羊肉,所以不太爱吃猪肉。就像是天朝时代有钱人宁愿花数万元吃鲍鱼海参鳗鱼,泥鳅却上不得台面一样。

        你能说泥鳅没人吃么?

        因为猪一般养在猪圈里,吃人的粪便,所以从这一点来说,猪比较脏,对于那么自诩清高的文人士大夫们来说,自然是不愿吃了。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却丝毫没有压力。

        “贫者不解煮”不是穷人不会做猪肉吃,而是因为调料贵重,穷人做不出那么好的味道来,做不出那么多的花样来。

        单就一个“东坡肉”,现称“红烧肉”,需要的调料、红糖就不是一个穷人家能拿得出来的。

        所以说,宋人不是不吃猪肉,只是上不了大台面,没有那么多花样而已。

        被鲁大师打死的郑屠是卖猪肉的,石秀在杨雄老丈人家也杀过一段时间猪。

        所以,说猪肉是平民的肉食,倒也不错。宋代调味品贵重,平民想做出好味道,确实不容易。

        所以,晁盖干脆连花椒树苗和辣椒苗一并兑换了。

        花椒树苗:10点/棵,兑换300棵,花费3000点。

        辣椒幼苗:1点/株,兑换1000株,花费1000点。

        花椒跟胡椒不同,花椒是本土物种,北起辽宁,南至云南,都有分布。西周时便用于香料广泛用于食物制作。但数量毕竟有限。所以价格贵点也情有可原。

        晁盖原本以为自己兑换的辣椒是来自南美的长辣椒,结果发现兑换出来的是云南的小米辣。

        小米辣原产于云贵,雪区也有分布。现代人还没养成吃辣椒的习惯,算了,现在晁盖的手也伸不到南美去,小米辣就小米辣吧。

        而要养猪,自然也缺不了劁猪匠。

        而劁猪这门手艺,在东汉时就有了,据说乃得自当年华陀高超外科手术的真传。有诗赞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是也。

        理论上说,不劁的猪,吃很多食物,并没有转化为膘,而是为繁殖积攒精力和活力,大量耗费卡路里,自然胖不起来。让猪少点发情,更多点心思长胖,公猪与母猪都需要劁,在这方面,倒是男女平等。

        猪是吃饱了睡,睡醒了吃的典型家畜,所谓饱暖思,猪虽牲畜,亦有所需,不劁的猪,凡公猪均瘦长,凡母猪皆婀娜,整天准备吸引异性而躁动不安,可又生不逢时,投胎猪圈,社交圈过小,终不能得偿所愿,郁郁寡欢,越吃越瘦,徒然浪费粮食,主人见其瘦,又不忍杀,变本加厉,人猪皆苦。

        要是劁了就不一样了,春天心不动,夏天胸不躁,秋天意悠扬,冬日等太阳,总之,猪劁了,心就静了,气就顺了,身体倍棒,吃嘛嘛香,自然就胖了!

        当然,配种用的公猪,和下崽用的母猪另当别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天命水浒 第九十一章:秦明来袭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