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阴谋再起 (1 / 5)

+A -A

        大宋党争非常激烈,也是非常有害的。

        但他的孝子贤孙们却在千年之后做出一个:“党争是有利的。徽宗终结了党争,也就终结了北宋”的结论。

        孝子贤孙们认为:宋朝虽然激烈的意见分争,但是:

        文臣都是心胸坦荡的正人君子!

        都是道德十分高尚的儒家学者!

        在朝堂上两派可以争得脸红脖子粗,写出十分犀利的文章攻击对方,但双方都知道,这样的斗争都是没有私心的,没有任何个人利益的!

        他们是为国家安定、为老百姓福祉、为江山社稷的长久而争执!

        在北宋,各位参与党争的官员不管当政,还是被贬黜,都能表现出超然的人生态度,彼此之间保存着良好的个人关系。彼此之间有矛盾,能为了理想一起共事,为国效全力。

        不知道他们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做出这样的结论。但大抵都是放屁。

        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就在于变法触动了当朝大臣的利益,党争之激烈,朝令夕改,一直绵延五十余年。空耗国本,导致变法失败,国家越发虚弱。

        “你赞同,我就反对。你反对,我就赞同。”

        满满的私心,哪儿有一点为国为民、为江山社稷之心?

        一直到徽宗朝,才暂时平息了“元佑派”和“熙丰派”之间的争斗。

        即便徽宗朝蔡京一家独大,也没有持续多长时间,蔡京倒台之后,党争又起,并在联金灭辽的国家决策中,也起了很坏的作用。

        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不守信用,前脚跑过来低头哈腰说好话求联盟,转身又开始耍心眼玩对抗,一点儿战略定力也没有。

        原因就在内部党争激烈,没一个真正做主的。

        所以,北宋灭亡是因为徽宗终结了党争的缘故吗?不,恰恰是党争又起,损耗了北宋最后一点元气。

        而蔡攸、蔡京父子之间的争斗,虽然没有扩大到整个朝堂的程度,但互相还是不断给对方扯后腿。

        蔡攸原本是支持十节度出兵参战的,因为官家承诺由铁虎徐槐担任行军总管,如果取胜,就是自己一派的成功。

        但现在他又不想了。

        因为杨戬那太监已经先领兵前往,如果十节度助战,也只会归入杨戬麾下,徐槐的资历还是浅了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天命水浒 第一百八十章:阴谋再起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