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组建了由辽东逃难汉人组成的“怨军”两万八千人,统领为辽东汉人郭药师。
又组建了由北平诸州郡汉人组成的“秦晋军”三万余人,统领为李处温父子。
汉人青壮被抽走,赋税却一点不减,汉人百姓苦不堪言,于是,许多汉民便携家带口南逃。
耶律淳不管事儿,对此无可无不可。
郭药师也无所谓,他们这些辽东汉人,巴不得北平汉人逃光,他们好有土地可占。
李处温父子却很担忧,他的麾下“秦晋军”大都是与北平汉人沾亲带故,如果这些汉人逃走,一是不利军心稳定,二是没了汉人百姓耕田种地缴纳赋税,他们也养不起兵啊。
“大王,逃民之事,不可不阻。但我出面阻拦不合时宜。”
李处温到宫殿向耶律淳建议。
“这是为何?”
李处温是耶律淳的“文坛好友”,又是“钱袋子”。他的话,耶律淳很愿意倾听。
“阻拦,是为了赋税。不出面,是为了秦晋军和谐。大王花费这么多财力组建秦晋军,若是出现子杀父,夫杀妻等惨剧,岂非与孔圣人仁恕之道背离?”
李处温深知耶律淳醉心儒学,从军国大事角度分析他可能不停,从这个角度来说,一说一个准。
“这可不行!”
果然,一听有违圣人之道,耶律淳立刻跟着李处温的思路跑了。
“微臣建议,由驻扎在白沟河一线的耶律大石将军领兵密切查访,发现有难逃之人,全部遣返原籍即可。”
李处温建议道。
“好好好,就以就依先生之言。只是,我听闻南朝局势有变,有叛军攻占真定、河间,与我军隔白沟河对峙。最近局势如何了?”
耶律淳虽然不喜欢管事,但有些军国大事,他还是会过问一下的。
“大王勿忧。那南朝叛将故事在民间多有流传。据说是一伙儿水中草寇,今年突然开始攻城略地,如今已经占领河北东路。但宋庭仍有八十万大军驻守京师,想来平叛之日不远。”
就如同蔡京不清楚辽国实际情况一样,李处温也不了解大宋实情。在他想来,南朝在西夏打的有声有色,京城又有八十万禁军,一副武德充沛的模样,一些叛军,应该很好剿灭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