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北线战事 (3 / 6)

+A -A

        “如此也好。如今北方女真作乱,我还担心南朝有什么异心。他们国内也发生动乱,自然无暇他顾,我也就放心了。对了,可以向南朝派出使者,催促他们把今年的岁币尽快押解过来,若是担心路途受叛军威胁,我大辽勇士可以代劳。”

        耶律淳吩咐道。

        “我尽快派出使者催促。”

        李处温躬身应下。

        白沟河,定兴城。

        耶律大石接到命令,暗骂了一声“奸佞!蛊惑大王的汉贼!”

        辽国契丹族人只有两个姓氏,皇族姓耶律,后族姓萧。其他族人只能叫阿猫阿狗。

        所以耶律大石,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乃是皇族之后。而实际上也确实是,他是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算是远支皇族,他能从政,是因为他精通汉学,在1115年中了进士。在翰林院待了一年,因为辽国接连战败,所以很快就被外派了出去。

        他召集从辽阳等地逃回的契丹族人,组建了“瘦军”,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这些逃难的契丹人吃尽了苦头,骨瘦如柴。与金人相比,自然是瘦弱不堪,屡战屡败。但历史上耶律大石却凭借这五千瘦军,硬是击败了大宋十万北伐军,堪称神奇。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契丹对汉人长达百年的心理优势---我打不过女真蛮子,还打不过你汉人奴隶么!

        此时,刚刚三十岁,自诩文武全才的耶律大石对白沟河南岸的呼延灼龙骧军同样不屑一顾。

        即便他手中只有五千“瘦军”,却谋划着攻入真定,痛击呼延灼的三万龙骧军。

        “南朝内乱,岂不正是我大辽良机。”

        耶律大石琢磨一番,如今长城以北皆为女真所有,奚族大王萧干、怨军固守长城一线,但兵力仍捉襟见肘,粮草物资更是缺乏。单靠北平周边诸县难以持久。当另寻开源之地!

        “我正愁没有正大光明南侵的理由,这命令来的正是时候!”

        耶律大石嘴角咧起,下令去附近抓捕想要南迁的汉人百姓,搜集了数千人后,集中驱赶过河。

        数千百姓拖家带口,拉着小车,背着行李,扛着农具,惶恐不安的向前奔跑,因为在他们身后,有一支契丹骑兵正在不远不近的吊着。

        百姓走慢了就驱赶,走快了就圈回来,如同放羊一般。

        “父亲,这些瘦军是要干嘛呀。”

        有个少年恐惧又不解的询问身边的老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天命水浒 第二百零六章:北线战事 (3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