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去参加一个会,很快就能回来。”
果然,待宋庆龄刚刚把饭做好、姐弟俩还没吃上呢,外面汽车喇叭声传来,孙中山先生开会回来了。当即闻听宋子文已经把款等妥时,孙中山十分高兴,他连连夸奖宋子文道:“太好啦,太好啦!真是及时雨呀!”一边称赞着,孙中山先生坐到了桌前,旋又招呼夫人:“庆龄,怎么没拿酒啊!今天该拿酒来,为子文弟弟祝贺啊!”
于是那天晚上,宋子文在姐姐和姐夫家里,痛痛快快地饮了一杯庆功的美酒。
3.泪洒北京城
1924年的11月13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
广州军港,大海仿佛停止了喘息。透亮如玻璃似的、勉强可以辨出来的波纹,捉摸不定地远远滚来,温润地洗涤着满撒在海边的鹅卵石……军港中的“永丰舰”此时已作好了整装待发的准备,只等一声令下。
此时,孙中山偕同夫人宋庆龄健步登上了永丰舰,向送行的党政军要员挥手致意。随着舰长一声发令,汽笛长鸣,永丰舰缓缓离岸,向墨蓝色的深海域驶去。此行任重而道远,目的地--北京。
这次孙氏夫妇的北行,是应北京“基督将军”冯玉祥之邀,共商和平统一大计。当时孙中山在南方的革命,犹如春雷,在北方引起了强烈的回响。一时革命热情空前高涨,不久“基督将军”冯玉祥向原来的上司、直系军阀吴佩平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赶走了由“猪仔议员”贿选出来的“总统”曹锟,还捎带着把已经退位的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逐出了紫禁城,一举控制了北京;并联合奉系张作霖、皖系段棋瑞组成了一个联合的政府。当时“三员大将”一商量,认为孙中山在南方干得正红火,能否请他人伙主持国事--于是邀请之函就这样发了出来。
孙中山接信深思良久,宋庆龄心里也犯犹豫。
但作为爱国爱民、同情人民疾苦的孙中山,虽痛恨军阀混战与割据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却也不愿放弃一线和平统一的希望。为了迅速实现和平的统一,他毅然决然接受了冯玉祥等人北上之约邀。
既然丈夫已经决定,宋庆龄还能说什么。她只是提醒孙中山说:“长途跋涉,社会动乱,路上要多加注意。”
宋庆龄说的自有一番道理。当时,孙中山也有极大的对立面,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一致反对孙中山的革命,企图把他扼杀在摇篮中。因此彼时北上困难重重,险象环生,有些问题难以预料。
“这些我已考虑了,为了人民的利益,革命者不惜个人的一切。”孙中山说到这里,又话题一转:“不过,我们还要防备万一。路线可再作调整,先到香港,再由香港搭日本邮轮绕上海,后到日本神户,再到天津驱车进北京。另外,多带些卫兵,加强防备力量。”
“那就这样,我只是希望先生再想得周到些。”宋庆龄再次叮咛道。
临登舰前,孙氏夫妇又在黄埔军校作了短暂停留,并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和欢送。孙中山和蒋介石都讲了话。所有这一切活动之后,他们才登上了永丰舰。此舰也称孙中山的“救命舰”。
永丰舰当天抵达香港,再由香港换船,经过4天4夜的航行,于11月17日抵达上海港。孙氏夫妇在上海受到了3万群众的热烈欢迎,一时盛况空前,令孙中山感叹不已。他们在莫里哀路寓所住了下来后,看望者、拜访者络绎不绝,再加上开会商讨国事,忙得孙氏夫妇团团转。本来上海的停留,主要是想休息一下以缓解途中之劳。宋庆龄面对这些应接不暇的情况,就对孙中山说:“还不如路上休息好。”因此,他们在上海只停留了4天,就又起程了。
大海扬波作浪,为孙氏夫妇送行。
那一天,天边吹来一股凉气,使海面激起一阵颤栗,仿佛那被吞没了的太阳向天空舒出一口满足后的叹息……
客轮经过半个月的昼夜航行,于11月24日又来到了日本的神户港。
神户,一个美丽的海港城市。孙氏夫妇的蜜月曾在这里度过。她们回到这里,仍倍感亲切。很多老朋友纷纷登门看望。细心的宋庆龄已觉察到,来者很多,但却不见日本政界朋友。再者,从他们的谈话声中,宋庆龄已隐隐约约地感到中国和日本的民族主义发展至今,已分道扬镳了。如今,孙中山转向苏联,也使日本政界反映强烈。不管怎样,孙中山仍在日本发表了演说,开展政治攻势,抨击日本政府正在走向一条帝国主义的道路。
宋庆龄也在神户高等师范学校发表了演说。那是在当月28日的下午,当孙中山先生陪同宋庆龄到达神户县立女子高等学校时,受到该校校长及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热烈欢迎,并由一女生代表本田须磨子把一束盛开的菊花献给了美丽的宋庆龄。在学校的大礼堂里,近千名女学生把礼堂挤得满满的,坐无虚席,还有不少站着的,一直到门外。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同时走上讲坛,顿时欢声雷动。当时,先由孙中山先生作简短的致词后,接着宋庆龄“用自然、流畅的英语”发表了关于妇女运动的演说。她在演说中指出:“妇女地位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尺度。当今世界上,只有意识到这一点的民族,才能成其为伟大的民族。”她说:“妇女对正义的要求”,正成为强大的“世界运动”。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