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想你对目前这种局面会有些新的想法的。”
“你要我直说出来吗?”当时任空军副总指挥兼侦察机司令的毛邦初疲惫不堪,用干涩的嗓音问道。
周至柔默不作声地点点头。
“那好!”毛邦初挺起腰板,用手指弹去桌面上的烟灰:“其实我不说你也知道,这个仗不好打,今天损失3架飞机,明天损失5架,总有一天咱们那点飞机都得报销。倘若近期内再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我看这个空军总指挥部就得关门大吉。”
“还要糟些哩,”参谋长张有谷插话说:“你们不妨设想一下,等抗战结束,民众知道飞机都在我们手里玩光了,航空委员会的大门前还不闹翻天?我看咱们还是预先准备证词吧,到时好上法庭开脱罪责。”
周至柔沉下脸:“诸位,你我都是军人,军人的职责是绝对服从。上峰叫咱们做什么,咱们就做什么。我会把问题向宋秘书长汇报的,但今天还是研讨一下援沪的作战方案吧。”
“得啦,饶了我们吧。”毛邦初从桌旁站起来,替自己换了一杯热茶,不无烦躁地抱怨说:“别冲我们发脾气,总指挥。我只是希望你睁开眼睛,注意一下我们已经没有多少飞机可派的困境。”
周至柔坐在那里默然无语。
毛邦初却兴犹未尽,一个劲儿接着往下讲:“空军缺少经费,零配件供应不足,航校招收学员太少,飞机的机种格外陈旧过时……。”他一口气说出了空军当前存在的十几个棘手的问题。
这时,值班参谋走进来,又呈上一份十万火急的电文:上海守军要求空军火速增援。
周至柔无力地放下电文,用手揉着两侧的太阳穴。
窗外传来凄厉的警报声,南京城也开始遭到日军轰炸机的空袭;连孝陵卫的松林,日军轰炸机也丢下了几颗炸弹,瞬间腾起摇曳不定的火光。隔窗望去,那颤动的火光显得缄默而愤怒。航空委员会的官员们不再讲话了,茫然若失地注视着窗外燃烧的天空。
“宋秘书长到!”随着卫士的通报,时任南京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走进了会议室。在她的身后,簇拥着好几位新近聘来的美国空军顾问。他们分别是陈纳德中校、艾利逊中校、希尔中校和阿康纳少校等。
今天,宋美龄穿了一件月白色的单旗袍,领口处那该别领花的地方,端正地别了一枚孔雀蓝色的空军徽章。就见她笑容满面,袅袅婷婷地走到会议桌旁,放下系在腕上的小黑皮包。连日的愁云竟从她脸上一扫而光。
宋美龄作为秘书长,她是深知空军的实情的。今天虽然她没有到会,但那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早听腻了。说来她也是个务实派,当时她有这样的信条:光说不做,等于白说;说的漂亮不如做的漂亮。为此,在走马上任那一天起,她已把空军的首当其冲并需要着手解决的13个问题,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列出,分别记到她那小本子上了,并且全是英文写的。不过,解决问题不能操之过急,得有一个过程,但这过程又不能太长。为此,她从“西安事变”后,曾有一段时间里起早忙夜,废寝忘食;尤其是近一个时期,战争迫在眉睫,她一再叮嘱自己加快办事效率。当时,宋美龄把对丈夫蒋介石的忠贞和对事业的忠诚联系起来,并表现在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她想,难道当今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贵的么?笔者在翻阅资料查找这段史实时,曾深深被宋美龄的那种忠诚和勤勉所打动。
“这是杭州发来的电报,杭州也遭日军空袭。”宋美龄把电文工工整整放在圆桌上,等大家就位后,抬腕看表又道:“会议是夜间2点开始的,到现在已是7点,整整5个小时了,方案拿出来没有?我的总指挥!”
“这…这……”周至柔有些难言之苦。但眼下,他只得逢场作戏,便又说道:“大家提了很多方案,意见不统一。赶好秘书长来了,不然我们还要请您哩。空军详情您最了解,大家想听听您的见议。”
“嗅!弄了半天你们连方案也没拿出来。基于现实,没有好的方案,怕也有差的方案吧。大敌当前,十万火急。不拿出个方案,会让人家说我们航空委员会这帮人只会吃干饭。你们说是不是?”宋美龄显然有些不满意了。
“宋秘书长已经说了,把你们的方案和意见都说出来,好不好?”周至柔顿时有些尴尬。
又是一阵沉默。
“刚才,你们还一个个慷慨激昂。现在让你们发言,你们却鸦雀无声了。”周至柔又引导道。弦外之音,亦表示对他的属下们刚才的发言不甚满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