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1 / 2)

+A -A

        宋子文在会上数度声明,此次联合国会议实际上不可能讨论危害世界和平的一切特殊问题。他还说:朝鲜问题已在开罗会议中解决;至于主体中国参加旧金山会议一事,已在中国未参加之雅尔塔会议决定;大西洋宪章并无种族或信仰之区别等等。当印度记者一定要询问大西洋宪章是否适用于印度及其他亚洲民族时,宋子文答称:“此一问题,最好去询问拟订大西洋宪章之国家!”

        菲律宾记者问:中国对于菲律宾独立持何态度?

        宋子文回答:“中国深以得与菲律宾为兄弟之邦为荣。”

        记者询及日本对于中国之和平建议时,宋子文称每次日本提出议和时,中国均告日本:“请与联合国言之。吾国乃联合国之一分子,不能与汝等单独谈判。”

        有记者问:“战后日本是否将获准加入国际机构?”

        宋答:“吾人希望日本能补过,不再从事全国性之切腹。”

        记者问:“战后中国对于日皇将如何处置?”

        宋答:“吾人望在俘获日皇之前,此一问题已先解决。”

        记者问:“中国对于惩处战争罪犯及构成战犯之条件,有何见解?

        宋答:“此并非和平会议,战争罪犯并非本会议讨论范围。”

        记者问:“击败日本需时几何?”

        宋答:“余亦希望获知此一问题之答复。”

        记者问:“日本是否有领袖可能领导战后日本走人联合国家之途径?”

        宋再称,“余之不幸经验,并未使余获得任何指示”,并说他亦希望此种领袖能够有出现。

        在招待会上,顾维钧、王宠惠等人还回答了中国对于国际托管制度、国际法院及其他有关问题。

        随即又有记者问:“中国是否期望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宋子文答:“余答复此一问题将冒犯余之好友莫洛托夫君。”

        记者最后请宋子文评论希特勒之死?

        宋简明扼要地说:“独裁政治有其容易死亡之道。墨索里尼之死、希特勒之死都证明了这一点。”

        此次记者招待会是宋子文与中国代表团其他成员一起举行的。当时宋子文身着深蓝色便服,话里夹杂了时髦的美国语调,所以深受记者欢迎。与宋子文坐得最近的是顾维钧,宋氏向他征求的次数最多;而遇有属于法律方面的问题,则由王宠惠致答。王挺直身板,戴着一幅宽边眼镜,颇像一位法官。当时吴贻芳女士身穿朴素庄严的中国黑旗袍并围一条白色的颈巾。。胡适、胡霖则保持缄默坐在旁边一声不吭。中共代表董必武笑容满面,遇有直接有关问题,则从容作答。

        以宋子文为首的中国代表团举行的此次记者招待会,当时给各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可以说,在当时情况下,一旦措词不当,就可能引起盟国的反感;如不答复又给人以态度暧昧的印象。而中国代表的回答,一般印象令人感觉中国既坚持公正的立场,也期望与各盟国合作。

        此次记者招待会给各国的另一表面印象则是,中国内部正趋于团结。一位英国记者对《大公报》记者说:

        “今日所见情形,达成一个团结的中国似非难事。”

        然而,外国记者当时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国民党当局虽然被迫派出了联合代表团,但对中共派出的代表却百般挑剔,故意刁难。当时只允许董必武一人为代表,随行秘书为章汉夫、陈家庚;并处处加以防范,制定所谓宣传对策,甚至对中共代表的经费来源是否有美方团体资助也要“密加详查”。董必武在出席旧金山会议期间,广泛地接触了美国友好人士和华侨;并在华侨主持的许多集会上讲话,向他们介绍中国解放区政治经济情况及其所取得的战绩;同时阐述中共的基本政策,给在美华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也揭穿了国民党当局对中共的种种造谣和诬蔑。这些情况,彼时外国记者在宋子文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当然是看不出来的。

        总之,那一次记者招待会是相当成功的。它成功地显示了宋子文的外交家风采。

        4.赴苏使者--拒绝“外蒙独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宋氏家族全传 第129章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