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十二章 (6 / 7)

+A -A

        凤姐儿包揽诉讼已是轻车熟路,但她却一点都没有把“业务”拓展进京城的意思……她知道起码的敬畏,她伯父王子腾贵为一品大员,就算她伯父是她亲生父亲,她也远不到横行无忌的地步。

        所以她心里十分瞧不起薛蟠:怎么当着王爷都能来一套撒泼打滚?这都是跟谁学的!忒不上台面!

        而且让凤姐儿颇为恼火的地方是,把宝钗荐过去,这事儿她们大房也是事后,也就是薛蟠办砸了之后才知道的!

        事后计较这些也没用,凤姐儿就是觉得二太太这事儿办得太操切,没细想当然没有好结果。

        之后就是贾母又问了宝玉几句,就打发宝玉回屋换衣裳去了。宝玉走了,这边也暂且散了。

        凤姐儿有心劝劝宝钗,转念一想这个表妹素来要强,这会儿劝她她未必念你的情意。

        让凤姐儿说句真心话:真进了王府,宝钗站住脚,荣府有用得着的地方,她许是不大会照应荣府,但探春……则会尽力而为。

        因为宝钗为人处世上就看得出她并不是太会讲情分,而且薛家跟荣府毕竟隔了一层。

        再往深里说,宝钗入宫不成,要择良婿的话,要么位高权重,不在意拖后腿的薛蟠;要么就是薛家能彻底压得住的殷实小门小户。

        前者宝钗攀不上,后者宝钗看不上,所以宝钗的婚事一点都不容易。

        想到这里,凤姐儿叹息了一声,凭着良心道,“多劝劝姨妈,也多瞧着点你哥哥。”贾琏宝玉都是纨绔,但这哥俩加一起都没薛蟠会惹事。

        宝钗还能说什么?只能默默点头。

        来一趟贾母的院子,宝钗的心又凉了一半。凤姐儿的看法,宝钗猜不着却也跟表姐想法近似:宝钗的精明包括自知之明在内。

        短短一天之中,就足够让宝钗下定决心:想办法管住哥哥,不然她的好姻缘都是水中月镜中花!

        回了梨香院,母亲正好也回来了,宝钗进门就问她哥哥的去向。

        薛姨妈这会儿泪水刚干,见女儿气势不对,她莫名心虚,“人还没影儿,我的儿,”她拉住宝钗,“你可别气着了,我知道那个混账对不起你,可……你们……究竟教我怎么活?!”

        宝钗都不用仔细端详,就知道哥哥早早逃了,母亲许是……并非一无所知:都这种时候了,哥哥要躲,母亲还想着用银子请旁人出头!北静王是出了名的好涵养好说话,哥哥这都不敢亲自上门赔罪,昨儿的胆气都哪里去了?

        同时宝钗又是止不住地心寒:在母亲心里,她怎么贴心识大体有能耐,终究比不上她那个大半时候都在乱花银子惹事情的哥哥!

        宝钗知道自己怒气上头,不该此时多说什么,她只是道,“王爷不计较哥哥无礼,母亲怎么连赔礼都忘了送?”

        薛姨妈呆了,她是心绪大乱之下真的忘了,但被女儿这样质问,她还是忍不住道,“你姨妈说等宝玉的消息……”

        宝钗彻底无话可说。

        却说宝钗气怒无比的时候,薛蟠正待在温柔乡里:美人儿的软语柔情,让已经吃了半坛佳酿的薛蟠都忘了昨晚他做了什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红楼之穿成北静王 12.第十二章 (6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