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自然是能听出江老太君话里有话,若是这江元佑是个没出息的,他允了江元佑安心在京里做个闲散侯爷倒也罢了,奈何他如今在军中威望几乎无人可以撼动,南朔党项虽然求和,但仍旧蠢蠢欲动,若是他日多方联合,这边关战事还得依仗江元佑。
“元佑护家卫国报效朝廷是他身为臣子的使命,他既承袭了永安侯位,便该做他应做之事,老身绝不会为了一己之私令陛下与百姓心寒。”
此话甚是中听,皇帝听罢心中颇为满意。旁人说了或许还有阿谀奉承之嫌,但此话出自永安侯府的老太君之口,偏就令人格外信服。
“只是老身今日前来,是为了元佑的婚事,想向陛下求一个恩典。”
皇帝大喜道:“原是此事!元佑方平南朔之乱归来,又立一大功,朕前些年有意为他赐婚,他竟推了。不知老太君要为他定哪家的姑娘?若是合适,朕下这个旨意也并无不可。”
皇帝内心里倒是有了个人选,良妃这些日子时不时地提及怀兴的婚事,皇帝自是念在了心里,只是怀兴直到今年身子才有起色,皇帝也想再留她几年,省得她还未来得及过些正常的日子就早早嫁了人。良妃的意图明显,皇帝看在眼里却一直没有表态,一则他确实十分在意江元佑的婚事,江元佑方方面面都堪为驸马人选,然而皇帝却觉得让他做个驸马似乎屈才了些。二则,江家三代短寿,虽是外力因素,但民间也有传言这是江家男儿的命数,作为一个父亲,也是舍不得公主去受老太君与谭氏那样的苦。
便是想到了江家这些女流之辈的心路,皇帝对老太君来请旨赐婚除却喜悦外也存了些疑惑,更好奇那个至今未婚也看似对女子无意的江元佑相中了谁。
江老太君缓缓道来:“正是钟成钟都督家的独女,名雪茹。”
皇帝迟疑了下,这个名字他近些日子来实在耳熟,怀兴身体能够大好,按照国师的说法,正是因为这位“有福”的钟雪茹的功劳。良妃与五皇子多少都提过要给这位钟家小姐一些赏赐,最初觉得赐些锦绣珠宝便可以了事,但如今江老太君这么一提,反倒让皇帝顿时有了茅塞顿开之感。钟家小姐的“福气”养好了怀兴是事实,江家老侯爷对皇帝有恩,若是这位小姐的福分能够庇佑江家……
“老身亦知贸然前来求陛下下旨实为不妥,然元佑倾心于钟家女儿,这孩子自小从未求过老身何事,总算是有了成家之意,老身便擅自做主,使了先皇赐给江家的令牌,来向陛下求这个恩典。如今他年岁不小,老身也盼他能早日安定下来。”
皇帝听罢,只在心底盘算了片刻便有了结果:“老太君言重,朕正愁着如何赏赐元佑与那位钟家小姐,经老太君这么一提,朕方觉成人之美最是适宜。这婚事,朕许了。”
“老身代元佑叩谢陛下圣恩。”
“老太君请起。”皇帝伸手扶住江老太君,“朕这便拟旨,着太常寺来操办元佑的婚事。”
江老太君思索了下,含笑道:“一切都听陛下安排。”
待送走了江老太君,皇帝招来刘公公,问及这位钟小姐的情况。
“这钟姑娘是个机灵的,模样生得也俏,很受怀兴公主喜爱。良妃娘娘召见过她几回,相谈不多,也尽是关于公主的事。”刘公公迟疑片刻,又道,“只是奴听小木子说,太子妃曾邀这位钟姑娘去东宫,说是……”
皇帝是何等聪明,刘公公欲言又止,皇帝便已经读出他所说之意:“你的意思是,太子也对这位钟姑娘有意?”
“奴不敢妄言。”
“朕看你倒是敢得很。”皇帝笑了下,倒没有生气,“若是别的女儿家,太子要了便要去。江老太君亲自入宫请旨,还拿了老侯爷留下的令牌,朕岂能不允。罢了,改日由皇后出面,赏太子妃些金银玉帛吧。”
“那……陛下可要唤编修来?”
皇帝微眯着眼看了看刘公公:“今日朕起了兴致,研墨吧。”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