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吊装步骤结束之后,海谊德才听到身后传来一阵略显嘈杂的脚步声。
常浩南摆摆手,紧接着揉了揉因为长时间仰视而有些酸痛的脖子,重新把目光投向海谊德:
“对了,海总,这段时间,十一号工程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尤其是给咱们准备的验证机?”
纯脱稿,用不着。
有点像某些车用发动机,只要外挂电脑刷个二阶就能解锁更强性能。
尽管在通过出厂测试的前提下,发生这类严重事故的可能很小,但终究还是要以防万一。
而且,以黎明厂目前的能力来说,即便经过了一次全方位的工艺升级,制造涡扇10的速度仍然不算乐观。
海谊德双手背在身后,有些感慨地说道:
“以前跟国外比,觉得咱们的发展速度其实已经不慢了,但是这两年跟你一起做过项目之后,总感觉背后有一股劲在推着,不停往前走。”
尤其涡扇10还是华夏第一個从设计之初就计划采用该技术的型号(更早些时候在涡喷7上进行过测试)。
对于一般的项目来说,总工和总师轮流上线且动辄几十天不见面,那大概率是要出乱子的。
“不出意外的话,预计是今年末可以交付试飞。”
“这个无妨。”
完成了指挥任务的海谊德把对讲机挂回肩膀上,然后一边带着常浩南一起来到近处,一边说明着目前的工作进度:
“主要是相比以前,这次测试多了很多备份的气液动作机构需要连接,不光我们,就连624所的技术人员也是第一次弄。”
他虽然有时候也会和几乎常驻盛京的姚梦娜通电话,但于情于理,都不可能在里面聊项目的事情。
“至于换发验证机,112厂会专门给咱们留出一架双座的歼11AS配额,用来进行装机实验,这次来涪城之前我还特地去看过一眼,机体结构已经造的差不多了,但主要的子系统都还没安装。”
“……”
涡扇10A和涡扇10B在硬件上没有任何区别,甚至都是从同一条生产线上面下来的,只是前者在控制系统层面上限制了军推和最大推力的数值。
“系统对发动机起动过程采用开环控制,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的三种启动方式,也就是电启动、压缩空气启动和丙烷燃气启动,高空台测试控制系统预设了三种不同的规律,分别是固定时间程序供油、转速函数供油和适当油气比供油。”
“说这些就见外了,都是负责同一个项目的同志,哪有什么拖后腿的说法,正常的取长补短罢了。”
但涡扇10的情况毕竟比较特殊。
“已经快把散件组装的部分给造完了,后面就是从第七批次开始逐步提高国产化率,然后换新的国产机载设备。”
典型的第四代发动机,如F119,甚至可以把重量控制在1450kg附近,从而实现接近11的海平面理论推重比。
“它们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由于涡扇10使用全权数字控制,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应当采用转速函数供油方案,以机转速作为燃油流量的线性映射量……”
虽然不是一个体系,但好歹601所和606所都在盛京,也算是兄弟单位,而且太行项目实际上也算是十一号工程的一环,所以一些基本的消息还是能打探到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