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等我消息,两天之内给你弄好。”
要知道,垂直起降不像平飞,推力大点小点影响都不会很大,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推力输出失衡,那飞机轻则失稳重则直接坠毁。
然而垂直起降过程的高压燃气要经过一个90°甚至更大角度的偏转,可能受到的外界扰动反而更复杂……
“所以我在设计发动机控制程序的时候,采用了分布式控制增益矩阵,以提高对时延和丢包情况的稳定裕度,但这个裕度具体有多少,能否满足战斗机在各种工况下的需求,还需要在测试过程中进行验证。”
不过,常浩南既然已经提出来了这个问题,那解决办法就必定是有的:
所以他在开发涡扇10控制程序的时候,几乎第一个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一个人带着些许迟疑地问道。
常浩南一边解释一边笔走龙蛇:
“比如,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最简单的时延和丢包形式,假设时延是短时延且在各个采样周期内恒定,数据包连续丢失数也具有上限n,那么在一个采样周期之内,到达执行器端的控制器输出可能就会出现两个……”
反正只要讲的知识没错就行了。
在目前用老型号涡喷7发动机外接垂直喷口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哪怕用上电控单元,也仍然不能保证垂直输出过程的可靠性。
“验证程序的算法和控制逻辑是没问题的,我的意思是,还有一些测试的内容没有考虑到。”
“那这样的话……岂不是说明FADEC在稳定性方面存在硬伤?”
徐洋把两张纸丢在桌上,站起身点了几名624所工程师的名字,便带着他们匆匆离开了控制室。
“我们这个是线控连接,应该不至于出现特别夸张的延迟或者丢包吧……”
姜甫和只觉得可惜,自己并不是控制算法领域的专家,所以现在空有一个思路,却很难落实下去……
常浩南此时刚喝了口水,赶紧咽下去,然后摇了摇头:
“其实就跟我们正常的电脑上网一样,发动机的ECU单元以及线缆的信号传输带宽实际上还不如家用电脑和网线,所以,哪怕是在正常飞行过程中,出现信息传输不通畅的问题也是很正常的。”
但好在这次至少是边说边写,有不少纸面内容,所以相比刚才的完全茫然,至少还是有几个人听懂了其中的关键。
哪怕其中的相当一部分都直接参与了这套仿真验证程序的设计,但仍然很难跟上徐洋刚才的介绍思路。
常浩南果断点头:
“用最大连续丢包数的话,无非需要稍微改一下极限参数设置逻辑,这是个完全独立的单元,也就几个小时的事情。”
在去年把624所的研发重点转向垂直起降发动机之后,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发动机垂直输出动力过程中的控制响应和稳定性问题。
主要是没想到会有人问这种问题。
常浩南瞬间觉得打在纸上的光线都变暗了……
“这个其实是受到了主机那边飞控程序算法的启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