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脸上表情愈发拧巴的姜甫和,常浩南有点担心自己是不是哪里刺激到了对方,小心翼翼地又试探着喊了一声。
“姜总,现在离涡扇10定型服役还早,我能不能参与一个新项目,也没办法现在就做决定……”
虽说在原来的时间线上,这个R79核心机衍生出来的项目最终也一样无疾而终,但至少在现在的姜甫和看来,“罪魁祸首”肯定是他常浩南跑不了了。
常浩南低着头正准备分析一下这个垂直起降项目的利弊,忽然捕捉到了对方口中的一个关键词:
虽然说起来,他的项目是被常浩南干掉的,然而在整个过程中,后者恐怕根本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听到这里,常浩南也不由得感慨,华夏在航发领域,其实还是有些能人的。
选择激进的核心机结构,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降低发动机重量,以支持雅克141飞机的垂直起降功能而已。
这下子,常浩南总算是知道,对方从今天早上开始,一直持续到刚才的那种怪异神情是怎么回事了。
“但后来发现那个核心机的性能不够,哪怕不考虑咱们国家的生产工艺,把极限榨出来也就是个8.5-9的推重比,不符合第四代发动机的动力要求。”
“所以我们就想着,能不能用一台发动机,但是把推力通过两组风扇输出,这样至少平衡性方面能稍微容易做一点,当然对于发动机本身的需求就更高了……”
别人还没发力,自己就已经倒下了……
垂直起降就属于可以搞,但也可以不搞的那种。
毕竟战斗力肯定比不上同等技术水平的固定翼,华夏又没有美国那种满世界欺负小朋友的需求。
常浩南的这段回应,可以说是相当得体。
但他非常确定,上辈子绝对没有过这档子项目。
好气啊,但又没有办法。
“是啊,后来就准备在它的设计基础上应用一部分新技术,做个3-8-1-1或者3-7-1-1结构的四代核心机出来。”
但姜甫和听着可就不太对味了——
毕竟,甭管可行性高低,至少在航空工业层面上真正形成过一个思路。
稍微停顿了一下,顺便再次调整一波心态之后,姜甫和又继续道:
“垂直起降这块,到现在我们也研究了小一年功夫,其它部分都还好,就是这个升力风扇和主风扇之间的推力不好平衡,我们用老型号发动机做过几次模拟测试,推力波动很大,真要装在飞机上,恐怕起飞到一半就得翻车。”
“不过,姜总有需要的话,我们也可以随时交流,都是同事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