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侧卫进化论
首次飞行测试,一切顺利。
凯旋的宋尚才自然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毕竟,无论设计师在纸面上付出了多大努力,最终在一线承担巨大风险的,还是试飞员们。
一众涡扇10和歼11WS项目的负责人轮流和他拥抱。
不过,轮到常浩南的时候,怀里还捧着一束花的宋尚才在例行寒暄之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开口道:
“常总,刚才爬升到16000米之后,实在是很难控住飞机了,平飞还勉强,只要稍微做个动作,机头指向就完全不听使唤……”
自然是非常好。
制约涡扇10生产速度的是热端三大部件——涡轮盘、涡轮叶片和燃烧室内壁。
“这样等个几年,到涡扇10的生产效率提高到足够供货的水平之后,就可以顺利过渡到全面生产新改进型……”
“另外,就是通过动态调整飞行过程中的燃油使用顺序和分布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飞机重心的有效控制,顺便也在机头部分增加了燃油冷却系统的流量。”
一直在给常浩南当副手的刘永全用一支笔指了指幕布上面的推力曲线:
“其实在14000米高度的时候,AL31F的推力数据就开始出现明显下降。”
就现有条件来说,这基本已经算是最稳妥的生产规划了。
常浩南此时的心态那是相当之好,毕竟涡扇10所涉及到的并不只是这单独一个项目,而是以点带面的破局关键。
……
不过定量上,在换发之后,歼11这个进气道的表现确实超出了常浩南的预期,以至于在高空、亚音速状态下,涡扇10的推力表现甚至比预期更好。
一个人,同时负责两个国家重点型号……
“……”
这个问题,他也有些头疼。
这次开口回答的是已经在112厂驻场近两年的姚梦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