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侧卫进化论 (2 / 4)

+A -A

        “再者说,这次试飞没完成的根本原因是咱们发动机的性能太好,又不是啥丢脸的事,以后你要是有机会写個回忆录什么的,记得把这个事着重描述一下就行。”

        姚梦娜也趁机盯着常浩南瞅了一会,不过也很快就继续了刚才的回答:

        “不过根据黎明那边的生产计划,他们小批量试制的速度大概是每年16-24台发动机,考虑到改方案之后的歼10必须用涡扇10才能推起来,所以能留给我们的配额肯定是不够。”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涡扇10相对AL31F在推力响应层面的优势是速度和高度越大越明显,并且推油门时比收油门时更明显,如果在6000米以下的中低速度段,甚至可能被后者反超,当然,这还需要后面去无人区进行中低空试验之后才能确定。”

        简单的一顿午餐之后,从飞行记录仪里面获取的试飞数据便已经被导入到了电脑中。

        只可惜歼8C才到现在也才当了两年的小甜甜,恐怕再过两年就得变成牛夫人了……

        有限改进型毕竟只是权宜之计,真正能跟歼10争夺空军主力型号位置的,还得是正儿八经的歼11B。

        至于用系统强开一条电化学加工的科技树……

        但这话既然出自常浩南之口,还是由不得大家不重视。

        因此他非常干脆地摆了摆手:

        可以说是性价比拉满了。

        一次飞行,满足三个项目组的要求。

        常浩南听着对方的介绍,心中对此颇为满意。

        包括宋尚才,也明显轻松下来。

        这句话,算是给112厂这边喂了一颗定心丸。

        因此坐在对面的刘高卓一脸正色地回答道:

        “我们跟苏霍伊那边的工程师一起,在蒙皮部分加大了复合材料使用量,减轻空重的同时,也把一部分重量分给结构件,再结合更加细致的飞控系统,基本算是解除了飞机在特定速度段内的过载使用限制。”

        紧接着,负责飞控系统设计的十一号工程副总指挥刘高卓换上了另外一张幻灯片:

        现在飞行试验一切顺利,虽然后续还有不少科目需要完成,但已经可以期待华夏空军主战装备的新一轮升级了。

        601所负责编写飞控程序的工程师则跟常浩南等人一起,等待着获取试飞数据,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介绍完生产计划之后,姚梦娜重新抬起头看向常浩南,推了推鼻梁上的圆框眼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47章 侧卫进化论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