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677人从哪儿来的? (2 / 5)

+A -A

        鸡蛋是自家老母鸡下的,纯天然、无公害。

        这种鸡蛋别看个头小,但比那些所谓绿色的山鸡蛋要好。

        唐植桐以前宁愿选普通鸡蛋买,也不愿买山鸡蛋,山鸡蛋就是妥妥的智商税。

        养过鸡的都知道,无论是自家散养还是圈养的母鸡,哪怕是从小养起来的同一批,到了下蛋的月份,不同母鸡下的蛋是不一样的。

        有的下软蛋,个头也大小不一,甚至蛋壳的颜色都不一样,而且大部分蛋壳上还会粘上些鸡屎。

        而那些山鸡蛋,不仅个头整齐划一,蛋壳也干净整洁如一,颜色更是相差无几,一看就是工业化流水线作业的产物。

        唐植桐碰到过有的商家强辩:自己的山鸡蛋干净是因为洗过,个头、颜色一直是因为采购的鸡种稳定、喂养的无偏差云云。

        唐植桐当时拿起一颗“山鸡蛋”对着超市的灯瞅了瞅,都特么未受精,卵的山鸡蛋!

        然后说了一句“对对对,你说啥都对。”,掉头走人。

        真正散养,不会有人不养公鸡,散养公鸡的利润不比鸡蛋的利润低多少。

        鸡漫山遍野的散养,兴致上来了,公鸡就会骑母鸡,这个时候养鸡的人还能上去给掰开?

        还不等到跟前呢,人家完事了!

        前后不过五秒钟,就这么快!

        唐植桐挑着个头大的鸡蛋捡了四个,其中有两个个头非常突出,一准的双黄蛋。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双黄蛋,有人说是因为母鸡受到了惊吓,有人说是因为母鸡卵巢病变,唐植桐觉得这两种说法都不太靠谱。

        唐植桐觉得这是自己喂得好,没白瞎了偷偷扔鸡窝里的小鱼小虾。

        除了鸡蛋,唐植桐还抓了一把木耳,木耳是大伯唐文邦去年送过来的,还有一些没吃完。

        “妈,我记得您说过,过年的时候买了一包虾皮,在哪呢?调馅子放上点。”今儿起得晚,唐植桐觉得自己现在再去“买”肉也来不及了,只能在家里有限的东西里面扒拉,挑一些能做馅子的食材,回头找机会再给家里补上。

        “在柜子里……算了,我去给你拿。”张桂芳将手里的荠菜扔下,拍拍手上的土,进了里屋。

        唐植桐则找出来一盆一碗,盆用来泡发木耳,碗用来盛鸡蛋。

        都这个点了,想在中午吃上水饺,就不能由着木耳慢慢泡发,唐植桐调了半盆温水,又挖了一勺盐放进去,搅拌均匀后放木耳进去泡澡。

        这样做能大大减少木耳泡发时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第678章 677人从哪儿来的? (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