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办法好,我有个同学在海军学院,我写信请教一下!”
有了唐植桐的建议,小组里的同学总算有了个方向,开始行动起来。
唐植桐则深藏功与名,挥一挥衣袖,去了押运处。
一进财务科,马薇立马通知唐植桐,张金波今天上午过来找唐植桐,并让唐植桐回单位后去他那边一趟。
唐植桐掐指一算,没算出张金波找自己啥事,不过还是放下挎包跑了一趟。
“唐科长,有你的包裹,安东过来的。你查收一下。”张金波见唐植桐过来,开门见山道。
“唉吆喂,谢谢张哥。这是孔哥给捎回来的?”唐植桐意外中夹杂了些感激。
邮政上对于寄东西已经有了不成文的规定,四九城邮政限制了能果腹物资的外流,往外寄原则上不能超过两公斤,地方邮政更严格,已经不允许外寄。
孔一勤这么干单纯的是给自己面子,自打自己跑了几趟安东,让唐文邦跟孔一勤搭上线后,这已经是孔一勤第二次帮自己从那边带东西了。
“对。什么谢不谢的,都是自己人。你是现在带回去?还是下班后带回去?”张金波挥挥手,暗示意味很明显,希望唐植桐下班后再过来一趟,将影响降到最低。
“我下班后再过来一趟。”唐植桐也是个明白人,虽然偶尔也有自己单位的职工托押运科往外面带东西,但这事毕竟是违反规定的,不好放在别人眼皮子底下进行。
“行,那我等你过来再下班。还有你的两封信,现在可以带着。”张金波说完,从办公桌上的报纸底下掏出了两份信递过去。
“好嘞,谢谢。回头我给您和孔哥带点自己腌的咸菜。”唐植桐接过来后,打算给他俩送点香椿芽,自家还有一大缸多。
押运科的职工吃重体力劳动的定量,粮食上比其他职工宽裕一些,再加上跟着跑车时能偶尔从火车餐厅贴补一下,肚子享受的待遇要比大多数人好,不过这也仅限于主粮,副食跟普通人没啥区别,该没有还是没有。
唐植桐记得张金波和孔一勤都是口重的,就副食定量里那点菜、那点盐,估计不够他俩吃的。
“哎吆,那敢情好,我代表老孔谢谢你。”张金波这次没客气,答应的干脆利落。
回到财务科,唐植桐就迫不及待的拆开信,距离自己寄信过去已经小二十天。
这要是放在以前,顶多十天就能收到回信,这次中间间隔的时间较长,长到自己差点忘记这回事。
唐植桐先拆唐文邦寄过来的信,看笔迹像是唐钢写的,但口吻却是唐文邦的。
信里一开头依旧是一切都好、勿挂、家人可好的安心话及问候语,再往下提了一嘴这次回信晚了的原因。
安东那边的邮政减少了投递的频率,之前的时候基本上是一个星期跑一趟,现在改成了两个星期,而且不定点,得看是否有电报或者挂号信,投递员会归拢归拢挑个日子一起给送。
唐植桐叹口气,四九城的青黄不接还没过去,东北回暖晚,正好接上,大家日子都不太好过。
再往下看,才是正事。
唐文邦在信里交代,这次寄过来的包裹里都是大酱,唐婷给添了两块,一共有十六斤,并将做法又说了一遍,并嘱咐要等下个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下酱,这样出来的味道更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