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典籍宫道书 (3 / 7)

+A -A

        如此,一时间,殿中数十人,只剩下风允、颉伯,与庄周、孔丘。

        几人看颉伯,能感受一些先天之意,遂就无多言。

        “诸位皆能见道天,此番来风都,不知为何?”风允率先一问。

        但没有人拒绝,只能经历寻来聪颖之辈,代表本国来风都。

        风允不语,而是对法伯颔首。

        争道——正如周公与召公、毕公对礼道的争锋,周公为先道者,若是召公与毕公的后道凌驾于先道,那在礼道一途中,召公与毕公的地位就将高于周公,若是以碾压之势,那恐即使周公为先道,也将被压入尘埃,世人只知晓后之礼道。

        风允随之入殿,在其后,数十人也随之入殿。

        “风圣安。”

        这就是所谓——道无先后。

        “风圣,老夫欲在城西街开办一铁匠之所,传授铸造之道,还望应允。”

        “诺……”

        管仲面赤,在风允面前,他低首而不敢目视。

        “允之学,皆留在典籍宫内。”

        “此为典籍宫之长史,居典籍宫首殿之左,允不在时,典籍宫之事,由左长史看守。”

        其一就是有学识的人,这样的人能为风都留下更新,更适合的道,这样的人可以在风都作为隐士,不为学宫之弟子,但可以借助典籍宫之书,或是风祠之道天,以进修其道。

        “之后还请欧冶先生著写铸造之书,留于风都典籍宫,以做传世之学。”

        “允能将此交托老夫,老夫自然秉承公正之理念,为风都看守风祠,绝不会徇私舞弊。”

        法伯笑而上前。

        “原知晓了。”说罢,也毅然入《列国·楚》中,至今,屈原都没有看懂风允在楚国的所行,所谓人道,他还是很迷茫。

        但入殿之中,却无人刁难,要知晓,能入此殿者,皆是在自己道内,先天拔顶之辈,此世中,难出二者。

        争道、论道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周守藏史 第258章 典籍宫道书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