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月十五,常朝朝会。
百官齐聚,赵祯端坐于上方,神采奕奕,满面红光。
首相文彦博汇报过一系列政事后,鸿胪寺卿左有鼎站了出来。
“官家,数日前,大理特使段天海告知臣,大理五公主因侍御史兼知杂事苏良在国子监内的演讲,对其一见倾心,希望能以并嫡之制嫁于苏良,另请官家赐婚,此外大理特使还带来了一份嫁妆礼单……”
左有鼎是生怕众臣不知苏良娶大理国五公主,大宋能得到的好处。
絮絮叨叨,足足说了一刻多钟的时间。
赵祯环顾下方,问道:“众卿以为,此事如何?”
张方平率先站了出来。
“官家,臣以为,此事已非私事,乃是我大宋的国事。此亲事若成,不但可使得我朝能交易来更多大理马,还能保南境稳固……无论从当下而言,还是从长远分析,皆是好事!”
紧接着,宋庠也站了出来。
“臣亦以为,此乃一桩美事,对我大宋有利而无害,还能使得苏御史抱得佳人归!”
随即,文彦博也站了出来。
“臣以为,这确实是一件大喜之事。有助于稳定我朝与大理的关系,且还不会被大理国内部的杂事所牵绊!”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群臣就像商量好似的,纷纷拱手附议。
唯有范仲淹、包拯、欧阳修等人看向苏良,没有发表意见。
他们在等苏良的想法。
苏良站在台谏官中间,并未打算说话。
此事已被定义为国事,他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会被批判为:无大局,自私自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