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以沉默,以眼泪
不出意料地,任命卢植为新任冀州牧的提议在朝堂上得到了一致通过。
外朝诸公你一言我一语,几乎要当场弹冠相庆,纷纷表示还是人家王司徒有水平,这么快就拿出了一个完美的人选,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虽然所有人心里都清楚朝廷的真实目的是摘桃子,但至少在明面上,撤换州牧的理由依然十分冠冕堂皇——青州黄巾肆虐,威胁到冀州的安全,天子忧心百姓的安危才不得不另选贤能。
而说到贤能,卢植自然是当仁不让的选择。
早在当初平定黄巾之乱的时候,他便是负责北方战线的主将,镇压由张角本人亲自率领的冀州黄巾主力。所以正经论起来,卢植对冀州当地的世族高门是有过大恩的,想要获得他们的支持并不困难。
除了军事上专业对口之外,卢子干早年也有过好几任太守的履历,治理民政的成绩有口皆碑,所谓“植深达政宜,务存清静,弘大体而已”。
就是搞第三产业,卢植也一点都不虚,作为海内大儒,师承名家马融,门下弟子众多,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还参与过《东观汉记》的修订。
《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即便用最高的标准去衡量,卢植依然是当之无愧的士人楷模!
眼下除了这种等级的大佬之外,其他人也确实没有资格去冀州火中取栗,和那袁本初碰一碰。
面对众人的吹捧,王允面上笑得一团和气,心中却是颇为不屑——这些尸位素餐之辈,只要这差事不落到他们自己头上,谁去都能说出个一三五来。
嗯,也不想想他王司徒带头投靠董氏,跟着他的能是什么有骨气的人
考虑到当初董卓欲行废立之时,卢植曾站出来抗辩,两边算是有些过节,董旻很有可能不同意让他复出,所以尽管大将军府的原话是让外朝自己商议人选,王允依然不忘把结果送去过目一番。
人家给你面子,你也得心里有数,不能蹬鼻子上脸,如此才能长久。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王允的一种试探。
简单来说,他想试探现在的董氏比起以前到底有多大程度的转变——若是连一个与董卓发生过口头争论的卢植都容不下,恐怕也很难想象他们以后会老老实实地按照规矩办事。
董仲颖生前横行一世,留给继任者的却多是负面资产。背着这么沉重的包袱,且不论关东诸侯的态度,便是想要顺利融入长安朝廷,他们都必须与董卓做出明确的切割才行,这个道理,想必李儒不会不懂。
“竟然是卢子干!”
看到外朝商议出的人选,李儒揉了揉眉心,开始陷入纠结之中。
推出已经退隐许久的卢植,就表明外朝的野心比自己想象中要大得多——他们竟然真的存着从袁绍手中抢下冀州的想法。
如果是卢植的话,还真有那么一丝可能做到
暂且假设卢植成功夺下冀州,那么清流士人立刻就会崛起一位实力派领袖,而且在冀州卢植与幽州刘虞彼此呼应配合之下,整个河北四州都将稳如泰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