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还要加一个话,那就是慢。
孙羿倒是不差钱,但是拖不起这个时间,这部《地心引力》可不是前一部的《环太平洋》了。
那时候,星空的各种技术刚刚引进,包括摄影棚和特效部门,都还是一个边学习边摸索的过程,所以整部电影的制作皱起用了一年多。
放在这部《地心引力》上,孙羿可不准备用这么久。
那么,就要采用最后一种方式了,地面模拟失重。
这种方式,其实也分很多种,有豪放的,有讨巧的,还有一板一眼的。
豪放的,就是直接砸钱,搭建一个人工重力舱出来。
讨巧的就是采用各种道具来进行失重环节的拍摄,尽量减少演员的失重画面,一到关键处,直接演员露个脸或者半个身子做动作就行,绝不给全身镜头,然后在画面中采用道具,比如钢笔,食品,笔记本等等这类的,去漂浮,继而衬托出演员此刻的失重环境。
这么拍,只要处理得当,一般来说,影迷们也看不出来。
这两种方法,孙羿都没有采用,《地心引力》的场景镜头复杂,包括天宫号空间站,国际空间站、俄罗斯空间站,至少3个需要失重的场景。
他不能搭建3个重力舱吧,星空是有钱,赚的也多,但也不能这么败家子似得的造啊!
就算只搭建一个,然后再根据拍摄进度分别修改,那也是费时费力,还不能出错,因为但凡有一点拍摄问题没有发现,想要再去补拍,可没戏了,场景都给改完了。
所以,孙羿选择了最后一种,一板一眼的吊钢丝,也就是俗称的吊威亚。
不够,他这里的钢丝,可不是传统影视剧组里的那套东西。
那玩意说是设备,其实简陋的很。
想当初,孙羿刚去《神雕剧组》的时候,也客串过威亚的工作人员。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套带着滑轮组的杆子,演员被绑在一头,自己做符合的动作,他们这些工作人员拽着钢丝绳在另一边。
动作导演一招呼,他们就是沿着反方向疯跑。
当时小妮子的神仙姐姐怎么飞的,衣带飘飘,恰似仙女下凡。
其实背后都是孙羿给拽的
说多了,又怀念起从前了。
孙羿的《地心引力》剧组,可不是长大胡子的《神雕侠侣》,要技术有技术吗,要资金有资金,更何况这电影的投资还是那么多家一起出的,只要拍的舒服,效果好,孙羿怎么得劲怎么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