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津城港之行,李爱国的担忧,随车吊升级为轨道起重机 (3 / 9)

+A -A

        还没出火车站,就看见津城铁路分局的张局长带着好几十个年轻人过来了。

        “李司机,你们还真是够准时的。”

        张局长在部里面开大会的时间见过李爱国,距离很远便伸出了手。

        “时间正好,我们检修队的同志马上就要乘车前往塘沽作业区了,你们是不是一块去?”

        时间紧迫,容不得耽误,李爱国便带着自己的队员跟随津城分局检修队伍准备前往塘沽作业区。

        出乎李爱国预料的是,这次津城分局没有动用火车,而是从公交公司调了五辆公交车。

        津城这边的公交车可有意思了,车头有个“大鼻头”。

        到了冬天,“大鼻头”上得盖厚棉垫子。

        车门是人力手动推拉的,车身颜色上半截浅,下半截红。

        这是客车厂1951年从捷克进口的布拉格卡车改装的公共汽车,在这时候的国内那可算是最先进的公交车了。

        上了公交车,张局长简单介绍了检修情况,李爱国才明白为何不动用火车了。

        原来是津城分局为了保证运输顺顺当当的,修完铁路线又搞紧急抢修,有几段铁轨都拆了,火车肯定过不去啊。

        公交车一路疾驰,朝着塘沽作业区驶去,经过海河南岸,穿过了大梁庄,旧大沽修船厂,卡子门、北防波提.最终抵达了塘沽作业区。

        这里有个更精确的称呼——塘沽9号码头。

        刚踏入码头区域,一股浓烈的海腥味混杂着机油味便扑鼻而来。

        海风呼呼地刮着,带着丝丝咸湿,吹得人脸上生疼。

        码头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却又秩序井然。

        码头边,停靠着几艘中小型货船,船员们在甲板上忙碌地穿梭着,有的在检查绳索,有的在搬运一些小型工具。

        岸边的地面湿漉漉的,布满了各种深浅不一的水坑,那是海水与货物残留液体长期积聚而成。

        “塘沽9号码头是去年开始改造的,目前已经完成了海河节制闸工程,完成了一个万吨级泊位,预计到了61年,能全部完工,到时候塘沽作业区将拥有五个万吨级泊位。

        这里有五万平米的库场,现在作业区的同志已经开始为即将运来的粮食腾空库场了。”

        张局长把塘沽作业区的情况简单介绍了一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第742章 津城港之行,李爱国的担忧,随车吊升级为轨道起重机 (3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