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试图展开的宏大命题,最后一定是落在作者精心设计的某个人物或事情节上。
所以我们在科幻小说中寻找人类的光辉,在历史小说中寻找岁月的长河,在冒险小说中寻找勇敢与胆怯。
我们在爱情小说里寻找什么?
既然《拟爱论》的作者将其划分到了爱情小说的领域,那我也只针对此作出自己的些许见解。
你可以把《拟爱论》当作闲暇打发时间的工具,因为它的内容很简单。大学生和社会人士一起生活,想要触碰到爱的故事。
故事的基调从一开始就定下了,潦倒的坏男人,无知的蠢学生,初遇是在人际混杂的酒吧,重逢是在阴雨连绵的小巷。
能联想到的全是晦涩的昏黄,没有太阳的极夜,喧哗之后的死寂。
但是后来的日常发展是完全相反的轻松,勉强可以算作温馨。
&的评价里有一句:「即使正在建立的一切都发生在自欺欺人的虚假上,但这份虚假难道不是创造感情的基础吗?」
我对此的看法:舍妹就是个白痴。
她在乎的是人物的关联和感情的递进,这也应该是大多数人所在意的。
但也可以尝试着以创作者的角度去解构。
读这篇小说,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那个有病的作者在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身为观察者来俯视这个世界。
他在观察对方,也在观察自己。
人物不能给出反馈的行为是源于什么?
日常相处的安稳和温馨是否能促使自己做出从没有过的尝试?
目前为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不知道,还没有。
主角不清楚自己的心态,却想要知道对方是否爱自己。
可这就已经是一种已知的体现了。只有在乎别人的时候才会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为他不用再去求证自己的心,完全是一个默认的前提。
阅读的人在自己都没察觉的情况下,感受到了这种藏在动机中的既定事实,所有才会为这种「胶着」的状态而气急,想要站在第三视角的立场让故事走向他们所期望的发展。
重点是,这是第一人称的小说。所以无从知晓这是作者的茫然,还是主角的茫然。阅读的人只看见了:主角不知什么是爱,不了解对方,也不了解自己。
看完之后当然会开始比较,拿自己和小说中的人物进行比较。结果无外乎三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