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过年
秋去冬来,冬天又静悄悄的流过,一晃眼,便又临近了春节。
虽然如今的开封城虽然已经通了电,晚上至少在内城区也有了路灯,有些店家也已经有了简易的,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一样的招牌,但百姓还是喜欢在这样佳节的夜晚点上各式各样的华灯和花灯,放肆着自己的喜悦。
为表与民同乐,赵匡胤依旧是像往年一样,大开宫门,使皇宫中的每一处建筑都与宫外联通,御花园里也欢迎百姓进来玩耍,宫中的宫女太监们也会难得的轮替放假,点着灯笼任意玩耍。
只是今年稍稍特别了一点,不止是前殿对百姓开放,就连后殿,也就是后宫居然也打开了神秘的大门,在皇后的主持下欢迎开封城内大小商贾进宫参观。
然后亲自为那些商贾们介绍,这些宫殿的布局,采光,面积等等,每一座宫殿的好处统统介绍到了,最后道:“这开封的皇宫啊,相比于汉唐时候来得确实是小,但小也有小的好处不是,至少占了个精致,处处都是细节,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那叫一个讲究。”
其他的妃嫔也都差不多,除了杜太后之外,所有的女人都顾不得自己贵妃的身份,开始亲自当推销员参与推销了,毕竟连皇后都抛头露面了,大家还有什么好矜持的呢?宋初时也没那么重的男女之防。
官家都说了,目前洛阳的皇宫只是建了个轮廓和大概的模样,大是真大,但已经建好了壳,里面的瓤还没填呢,而这个填瓤的钱,则全都从大家卖开封皇宫里面出。
赵匡胤,那是十分实用主义的,既然都已经迁都了,这开封的皇宫实际上确实就是没用了,他就算偶尔回来两头跑,又哪用得着住这么大的地方,这开封的皇宫能卖的话凭什么不卖?就因为皇家的面子?
反正他从来是不觉得自己的面子有多值钱的。
汉唐的时候旧宫殿都没想过卖,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民间压根也没那么多的钱,卖也卖不上价,汉唐毕竟不是市场经济,民间的地主豪强买城里的房子也没啥用,再说也正因社会不是市场经济的缘故,国家要那么多钱也没啥用,因为汉唐时期朝廷用料、用工都不花钱。
大宋可不同,自从他宣布河工给钱之后,赵光美又将此政策发扬光大,现在的大宋是干啥都要钱,朝廷没钱,还得从钱行贷款,而且钱行还真的收朝廷的利息,不还,钱行就要改朝换代那种。
好像是比以前汉唐的时候有钱的多,但他们花钱也比汉唐时要多得多得多,真想干点什么大事,那国库里的金山银海好像也他娘的不够花,是需要精打细算的。
所以,开封的皇宫,必须得卖个好价钱!
后宫的那些个宅院,是真的要卖给土豪改别墅的,卖出去的钱用于装修洛阳宫殿,洛阳的皇宫那么大,钢筋水泥混凝土等新建筑技术的应用使得那边清一色三层复式,这些嫔妃们的居住面积至少增大了五六倍。
这多出来的五六倍面积怎么装修,怎么填装,全看各自能把他们本来的殿宇卖成什么价,赵匡胤说了,卖宫殿的钱他一文也不挪,但同样也一文钱都不补。
这不,趁着这个过年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妃子们纷纷化身成了售楼小姐,那叫一个细致热情。
当然,事实上能在后宫买别墅的,其实目标客户也就是那些商行里能上董事会的大股东了,几乎清一色的全是退休节度使,她们当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但同样的,房子这东西买的是身份是面子,其他的商贾越是羡慕,到时候那些老帅们买房子的时候才越是会觉得值,价格也就会越高,尤其是这么多的殿宇,哪一座能卖得更贵?这其实还真不在于那些掏钱的,炒作么,这个道理他们这些女流之辈也都是懂的。
最关键的是,后宫卖多少钱,将反向的决定前殿卖多少钱。
前殿和后宫毕竟不同,这些个宫殿本就不是居住性质而是功能性的,除了端文殿予以保留,要改成图书馆外,其他的殿宇都将推到了重建小高楼,一部分将划给商行,盖成写字楼用作办公区,一部分盖成高档复式小楼。
这种小楼,民间那些个商贾就买得起了。
买不起就贷点款呗,反正这开封的房价一直在涨,稍微给自己一点压力,买了这儿的房子,你,就是全大宋真正的人上人,真正的顶流中的顶流!
虽然也会卖期房,现在也已经有了概念性模型,但毕竟还没有真正开售,但据说现在民间估算的认购价已经是高得吓人了,允许贷款的情况下,推算成交价必然是个天文数字,一平米都能买外边一套房那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