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尘埃落定
赵匡胤突如其来的骚,断了赵光美的腰。
本来他都放弃了,心想着就这么对付了,却没想到自家大哥突然还支棱了这么一把。
这样的杀伐果断,倒是与历史上赵匡胤的形象相去甚远,以至于就连赵光美都不得不对赵匡胤刮目相看了。
当然,这种变化其实也是赵光美帮他建立的,因为原本历史上赵匡胤的统治并不稳固,被五代十国和唐末大乱吓怕了的他不得不将绝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抑制武人上,对文官集团也算是颇多拉拢,有些事其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也正是因为赵光美创办了商行,将赵宋社稷和广大兵户利益捆绑在了一起,才让他终于不必再对文官集团,甚至是将门集团去做什么妥协了。
如此大查之下,不可能查出来的都是文官,肯定会有武将乃至将门,不过那又如何?赵匡胤相信,他与赵光美的这个联手之下,即使是这些贪官污吏不分文武的联合起来,也依旧不可能动摇得了他的江山。
而且这一次因为直接说是反贪,其实反的更多是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尤其是那些小官,甚至是小吏,更甚至是那些官员的亲戚、白手套,统统都是调查对象。
比如各府押司,捕头,都尉,乃至于各房曹官,无一不是高发区。
更扯的是,有些县衙州府,前脚主官才刚因为司法腐败给抓起来,朝廷开恩直接把押司之流的大吏给顶了上去,这帮子大吏都没开心几天,后脚就因为这次大查又下来了,严重的甚至还会流放。
而且这几个月里他们好多人还真挺励精图治的,真没贪。
市场上大量的行头也被查了,然后又通过他们反查到了各个官员的身上,反贪和扫黑搅和到一块就一锅端,一勺烩了。
一时间,大宋的官场上又是人人自危,官不聊生。
地方上,又重新出现了不少的悍匪,甚至于禁军之中确实也出现了闹兵变的情况,文官们逼宫的逼宫,自杀的自杀,干脆伙同地方豪强造反的也有。
赵光美也是亲自挂帅,又一次的充当了灭火队长四处灭火,忙得是不亦乐乎,但即使是天下糜烂至此,哥俩这查账的决心却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
赵光美依旧是拿出了忽悠农民造反再招安这种足以打懵绝大多数地主豪强的做法,甚至还直接从东西两厂派人去指导各地农民如何结社。
一旦哪个地方的官府敢勾结豪强反抗中央,立刻就安排农社造反。
自己家的江山自己祸害起来都不心疼,这些个官员又还有什么办法来威胁他们哥俩呢?有史以来确实也是真没遇到过这么奇怪的统治者。
赵光美是真不在乎,砸烂旧的,才能发展新的,有时候流点血不是什么坏事,甚至某种程度上他是支持破窗经济学的。
就是说小孩砸烂窗户是好事,因为买玻璃和安装玻璃都会产生经济效益,当然,房子的主人其实本可以用买玻璃的钱去买别的,但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房子的主人是不是自己人么。
现代国家一般讲究的都是砸烂别的国家的玻璃,而大宋这头,反正赵光美觉得,官僚地主阶级的玻璃砸了也就砸了,他们破财,工人阶级和商人阶级赚钱,双赢。
赵匡胤也不在乎,因为赵宋现在对军队的控制已经越来越抓牢底层了,几乎都快要原子化了,任何的中层将领想要像以前一样搞兵变,说要造反,他手底下的兵都不会同意。
在他想来,会因为查贪腐而真的造反的军队,本质上就说明朝廷对这支军队的掌控力不够啊,那就说明,这支军队就算现在不反以后早晚也会反。
那还不如你现在就反,我赶紧把你给灭了。
更关键的是他们真的不怕连锁反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