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盛世大宋 (3 / 4)

+A -A

        粮价低,那就不卖呗,可以用来喂养鸡鸭猪狗,还可以用来酿酒,甚至过于繁忙的活儿现如今都是农奴在做,空闲的时候做点木工活,小日子其实也是美滋滋的。

        况且农闲时候还是能进城的,目前至少中原这边的城市周边的村民都是老人留村里看着农奴干活,年轻人进城。

        要知道,后周时,村里的负担都是很重的,有些老百姓甚至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饿死来替朝廷养战马。

        岁数稍微大一点,只要是经历过五代战乱的人,对大宋都只有感激涕零。

        可是既然赵光美见怪了,薛居正自然也要辩解,连忙道:“殿下说得是,臣,也在尽力去推广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及一些辅菜,水果种植,只是目前来看,户部的相关技术类官员,还是不够,哦对了还有酿酒和养殖、饲料相关,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大宋,必能人人吃肉。”

        这其实是没什么办法的事,说实在话,大宋境内的老百姓几乎有一个算一个,都会种水稻和麦子,还有豆,粟等口粮,就连油菜,棉花,都是近些年大宋建国之后才开始大力推广的,其实效果也就那么回事儿。

        老百姓,永远都是以口粮安全为第一要务的,经济作物的话其实也就是桑、麻、茶,其他的东西真的就不会了,可现如今这些东西都很贱,卖不上价了。

        经济作物种的种类还是太少了。

        至于说那些土豆,地瓜,玉米等新作物,老百姓都不认识,更别说会种了。

        这么多年来老百姓把技能点都点在如何吃饱上了,如何吃好他们确实是不会,唐末五代两百年乱世下来,能活着,就已经是极为不易的一件事了。

        至于说饲料,养殖,这就更是扯淡了,距离城市比较近的那些村子没啥问题,但那些距离城市远一些的普通村子,不夸张的说可能全村人都没见过猪长什么样。

        “哎,你和三司,干得确实是挺好的,但是在我看来,还不够好,粮食,尤其是主粮,够吃其实就行了,我大宋如此盛世,一直在吃饱这两个字上使劲,多没出息?户部,尤其是户部,必须进一步的增加农学技术胥吏的数量,去年科举,户部取了多少人?”

        “这……户部一共要了,六十九人。”

        “少,太少,我看明年,怎么也得收五百人,甚至一千人,即使不会什么农业技术,只要是年轻的,识文断字的,都可以先收上来么,不会农业技术伱们户部可以教啊,教会了,把他们派下去,去各个村子里,乡镇上去教,这不就推出去了么。”

        薛居正闻言连连点头,连忙道:“是,殿下您说的是。”

        心中却是也不禁暗喜。

        事实上他早就想扩大户部的编制,多弄些胥吏来学习农业技术了,奈何门下省一直不给他过啊,大臣和宰相们都不允许他把户部的权力弄那么大。

        一来是因为三司本身自成体系又都是薛居正的人,别人不愿意户部做大属于私心,而来也确实是因为请神容易送神难,编制这东西扩的时候容易想裁撤就不可能了。

        他这个官家纯是水货,还真是通过不了,但既然赵光美在这样的场合说了,那他回头努努力,应该就能过了。

        “嗯,北方地区可以多种植一些花生,棉花的耕作面积可以再推广一些,水果和菜是一定要种的,南方地区多种橡胶和甘蔗,尤其是橡胶,未来几年内橡胶的用途会很大,价格一定会一直处于高位。”

        “是,臣记下了。”

        老太太见状笑呵呵地打断道:“行了行了,今天是给我过寿,又不是上朝,再说你不是都已经不问国事了么,他现在好歹也是官家,我对他的这个礼物啊,很满意,粮食,口粮,那是什么时候都不嫌多的,你啊,没挨过饿,不懂,我看他这个官家干得就挺好,知道做正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家兄宋太祖 第267章 盛世大宋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