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尽收燕云,出兵塞外 (2 / 3)

+A -A

        如此一来,等他们凯旋归来的时候军改就一切都尘埃落定了,谁有什么脾气也没办法了,顶多是有一些实在优秀的,或是确实背后有人的,可以通过零零碎碎的方式再去往护卫军去调。

        过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了。

        还不满意的,又觉得自己是精锐死活不肯进防卫军的,找赵匡胤加入海军去。

        海军也会在商行护卫军的大旗之下,不过和陆军不在同一个管理体系之内,早晚还是得拆,但整体的建军思路还是跟陆军一样的,尽可能的以威慑为主,尽可能的扶持别国军阀打代理人战争,核心利益诉求是自由贸易,但跟赵光美的陆军陆权必然会有一定的冲突,算是竞争关系。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这一次为了搞威慑,调动的都是精锐,护卫军基本脱胎于殿前司,而殿前司的特点是大量启用了新式装备,也就是火炮和火枪,对辎重的依赖变得极大。

        自然也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调配物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来二去的这行军的速度自然也就慢了。

        以后应该就好了,火车已经都快修起来了。

        新的护卫军管理架构极其的简单,都指挥使暂且由赵光美本人亲自担任,副都指挥使由高怀德重新出山,但也只是担任类似于参谋,助手一样的角色,类似于总参,麾下也确实是养幕僚班子的。

        除此之外骑兵总指挥使是杨业,步兵总指挥使是潘美,都是赵光美的自己人,由党禁和田钦祚给二人做副手,不过潘美此时还在南越,暂由张琼代他,还有一个专门管后勤和军纪的,赵光美直接调了曹彬,与另外两大总指挥使平级,东厂则是准备几年之内就要陆续撤销了。

        双核驱动么,以后就商行的归商行朝廷的归朝廷了,二者虽然互相监督,但彼此之间的联系肯定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紧密了,其职责会大半分给御史台,商行和朝廷的枢纽则是通过内厂和西厂了。

        如此这般,最终被赵光美带着北上的也有了差不多十万宋军,且全部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光骑兵就有三万多,属实是把大宋的家底都给掏出来了。

        李彝兴还想出党项人帮忙一起出了做辅兵,被赵光美给拒绝了,主要是怕这些党项人的军纪不好,激化民族矛盾。

        毕竟党项人和契丹人之间的民族问题也是挺复杂个事儿,尤其是府州折氏,和契丹真可以说是血海深仇,这玩意容易控制不住啊。

        如此这般,赵光美领着大军一路缓行,让辎重走水路先去了雄州,之后自己则是带着步兵一路骑着自行车嗖嗖的一天就瞪三四十里,遇城就进,到点就吃,天晚即睡,宛如郊游一般的就到了前线。

        也是故意,存心留出了时间给耶律贤和那些可能还安心而已的贵族们一个准备的时间,也等着他们,看着他们,看他们敢不敢趁机入侵燕云甚至瓦桥关。

        赵光美也并没搞什么同食同宿,凭现在大宋的军力强盛和他那超高的个人威望根本没那个必要,让杨业他们去抓军心就行了,他本人特意坐在了一个极大,也极其豪华的马车里,还带着萧绰和孩子,赶路的时候甚至还有闲情逸致去看书,烹茶,可谓舒服极了。

        这是赵光美个人第二次率军出征,甚至也是他第一次领兵,大宋的家底都被他给领出来了,军费更是花得如流水一般,将士们士气极其的高昂,一直到幽州城下,整个队伍都排列着极其严密的行军队形每一个将士都是求战求的跟发了情的色狼一样,恨不得红着眼珠子找敌军。

        且不说再见韩德让,让他和萧绰心中是否有所感慨,出于安抚人心的考虑,赵光美依旧是任他做了第一任幽燕府尹,然后跟他谈了大半天有关于幽州如何发展的问题。

        此人确实是人才,原本历史上也正是此人几乎凭一己之力将辽国国力带上巅峰,且将政治权力国家话,道一句宰辅之才并不为过,甚至单以能力而论,即便号称良相如云的整个北宋一朝,在赵光美看来也无人可以与他相比肩,就连范仲淹,王安石等人,也要比他稍逊一筹。

        当然这也难说,毕竟范仲淹和王安石虽得君主信赖,可毕竟没到叫他们老公的地步,人家这个宰相在历史上行使的实际上是君权。

        整个燕云十六州,在赵光美和萧绰到来之后没有任何意外的传檄而定,十六个知州依次来见,整个南院武装开始整编,耶律休哥也正式将耶律璟接去了大同府,拥立此人重新做了辽帝。

        但他本人却是没来,或许还是为了观察局势。

        女真人派了使者前来,表示愿意助战,赵光美却表示让他们别特么添乱,派几个首领过来以表臣服就行了,渤海国复国的事儿想都不要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家兄宋太祖 第282章 尽收燕云,出兵塞外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