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多尔衮的妥协 (1 / 3)

+A -A

        第170章多尔衮的妥协

        面对济尔哈朗等人的发难,多尔衮十分头疼。本来豫亲王多铎是南征的最佳人选,大清入关以来多铎南平江南,北伐蒙古,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惜今年以来多铎一直身体欠佳,根本无法带兵出征。

        若非这次朝会十分重要,多铎压根就不会出席。

        依照多铎的火爆脾气,如果他的身体可以出征,恐怕此时早就已经主动请缨了。

        此时他将目光扫向了自己一母同胞的哥哥阿济格,俗话说“打虎亲兄弟”,虽然多铎不能出征了,不过阿济格还在。

        多尔衮兄弟三人都十分能征善战,皇太极非常忌惮,对他们采取了打压和拉拢的政策,意图分化他们兄弟三人。

        具体来说打压阿济格、拉拢多尔衮。原本两白旗的旗主是多铎和阿济格,皇太极直接将阿济格的镶白旗旗主给撸了,给了多尔衮;然后又将多铎的正白旗与多尔衮的镶白旗对调。

        不得不说,皇太极是一个玩弄政治和人心的高手。虽然多尔衮凭借了皇太极的支持,力压其他兄弟二人,但很快三人便出现了裂痕。无论是多铎还是阿济格都对多尔衮产生了怨恨,尤其是打压最严重的阿济格。

        当然之后多尔衮贵为摄政王,阿济格也跟着一路水涨船高,已经贵为英亲王了,他现在肯定是多尔衮坚定的支持者。

        但是裂痕这个东西,一旦出现过,即使再怎么弥补也总会在心里留下一些痕迹,多尔衮同阿济格的关系远不如多铎那样亲密。

        他的目光在阿济格身上停留了一阵后,还是转向了一旁的多罗端重郡王博洛。阿济格虽说也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不过他冲锋陷阵可以,要作为一方统帅指挥这样关乎国运的大战还是差了一些火候。不然之前他就直接让阿济格挂帅南征了,也不至于选择谭泰。

        原本济尔哈朗等人就说他任人唯亲,此时选择阿济格更是要落人口实。

        思虑一番后,多尔衮说道:“多罗端重郡王博洛,久经战阵,乃是我大清新一代将领中的佼佼者,此前更是任征南大将军一举平定了福建和两广。本王提议由博洛率军南下,接替谭泰统一指挥江南战场!”

        多尔滚提出让博洛率军南下后,立刻得到了多铎的支持。他说道:“本王应该亲自领兵南下剿灭明寇的,奈何一直有恙在身无法南征;博洛文武双全,此前又有平定江南的经验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济尔哈朗说道:“我大清入关后战功最盛的自然是豫亲王多铎和肃亲王豪格,如今豫亲王身体抱恙无法出征,可是肃亲王豪格还在。博洛虽然在年轻一代中也算得上后起之秀,但此战关系到我大清的生死存亡,还是需要老将压阵,本王建议启用肃亲王豪格!”

        多尔衮算是看明白了,济尔哈朗今天跳的这么凶,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他们想趁着这个机会将豪格给捞出来,看来代善也是他们一伙的。

        他大声呵斥道:“不可,豪格一个戴罪之身,让他统帅大军南下何以服众?”

        济尔哈朗则针锋相对地说道:“豪格身为主帅,确实有驭下不严之罪;但值此动荡之时,我大清需要能够力挽狂澜的主帅,摄政王就不能暂时放下个人恩怨,以大局为重吗?”

        多尔衮则说道:“豪格虽然杀死了张献忠,但其攻伐四川耗时将近两年,耗费我大清钱粮无数;而且其驭下不严,下属多有杀良冒功的行为。如今江南百姓对我大清多有不满,而江南的钱粮重地很多已经落入了明军手中,如果派豪格前去平定江南,只怕我大清的国库难以支撑,这江南只会越平越乱!”

        多尔衮同济尔哈朗发声之后,双方阵营中的满洲权贵也是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一时间整个朝会乱做一团。

        搞得一众汉臣是面面相觑,这个场面好生熟悉,仿佛他们又回到了崇祯朝。此时朝堂上神仙打架,可不是汉臣可以插嘴的,他们也只能无奈地看着。

        终于代善看不去了,说道:“都给我住嘴!”

        众人寻声望去,发现代善已经做座位上站立起来了!

        代善调整了一下气息说道:“本王已经许久没有上朝了,没想到如今我大清朝堂已经是这般气象了。”

        此言一出,众人一脸惭愧,啥时候他们这些八旗贵族也变的如同那些汉人一样,只知道在朝堂上勾心斗角了?

        然后代善语重心长的对多尔衮说道:“摄政王,有句话郑亲王并没有说错,如今连那些南蛮子都已经统一在永历的旗帜下,不再内斗了;难道我大清要走上前明的老路不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南明亦明 第170章 多尔衮的妥协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