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几乎依靠一己之力完全掌控了北川和西川一带。
若是放在平时,他的功劳早就该加官进爵了。可惜如今的大清早就是风雨飘摇了,李国英这点小小的成绩很快就被一封封的败报给淹没了。
虽然年初他被多尔衮晋升为陕甘提督,可才不到2个月的时间,整个甘陕地区就落到了吴三桂的手里。
他占据的川北地区已经成为了清军的一块飞地,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吴三桂已经失去了和他谈判的耐心,派兵从汉中南下杀入了保宁府,胡国柱正在率军猛攻剑门关。
孙可望也看准了这个时机派刘文秀北上,如今自己被这两个“老六”南北夹击,形势甚是危急。
李国英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向吴三桂投降,可这吴三桂不过是明朝的一个临潼郡王,自己真要投降为啥不跳过吴三桂直接向大明投降,吴三桂能给的并没有永历多?
跟随左良玉多年,李国英深谙投降之道,形势强于一切,他并不会因为满清给自己高官就替他们陪葬。他原本就是明军将领,宣布反正归明自然不会有啥心理负担。可是如果能够击败刘文秀以及吴三桂,展现出足够的实力再投降大明,那么不仅自己的四川巡抚可以保住,他还能借着明朝的委任趁机吞并四川的其他势力,比直接投降吴三桂强的多。
吴三桂的关宁军战力强悍,又有剑阁的阻挡,暂时北线可以稳住。所以李国英自然将目标放到了南线远道而来的刘文秀身上。
首先,李国英示弱放弃成都,继续拉长刘文秀的补给线。
然后李国英又派使者去成都同刘文秀谈判,表示自己愿意放弃成都东边的潼川府与顺庆府,只要刘文秀答应两家停火。
如果说李国英放弃成都,还可以理解成他不想将主力放在成都平原同刘文秀作战,故而避其锋芒。
再让潼川府与顺庆府就有些耐人寻味了,毕竟这两府属于四川的中心地带,要是丢了李国英的老巢阆中可就暴露在西军的兵锋之下了。
刘文秀很快就嗅到了其中的猫腻,看来李国英一定是遇到大麻烦了。
于是赶紧派出哨骑探查,很快就得到了吴三桂猛攻剑门关,李国英的主力已经悉数调往了保宁府。
莫说是潼川府与顺庆府,就是成都北面的绵州也是兵力空虚。绵州是扼守成都平原的关键,也是金牛道链接成都和汉中的中转站,位置极其重要。
要想将吴三桂挡在四川之外,就必须拿下剑门关,而要想拿下剑门则必先取绵州。
刘文秀一面答应李国英停战,派出一万五千人马去接管潼川与顺庆两府;另一边则亲自率领一万五千人去偷袭绵州。
刘文秀很久就占领了成都府和绵州府交界处的绵竹,拿下绵竹后,他更加确信绵州就是一个空架子,于是留下2000人驻守绵竹,亲自率领13000人马向绵州进发。
得知刘文秀进兵绵州后,李国英冷哼一声,说道:“我就知道这些西贼不守信用,定会偷袭绵州,那就叫他有来无回!”
求推荐票,月票,追读,评论,打赏支持!
感谢大家的订阅支持,书友群已经新建,大家可以加一下。今天0点10分准时发200个新章推荐包。感谢各位的推荐,追读,评论,月票,打赏以及角色小爱心,祝大家都能抢到包!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