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夫萧瑀、吏部尚书戴胄、户部尚书专判度支武怀玉、尚书左丞守秘书监魏征,同样也是四位。
新任兵部尚书李靖,没能拜相。
八位宰相,都是老熟人了。
但今天这个会上,有两个新人,所以大家还是正式的又互相拜见一番,然后各自落座。
政事堂现在还不成熟,比如说没有一套完整的政事堂制度,会议也并没有固定时间等,带有很大临时性质。
八位宰相,也没有先后排名。
并没有首相这一说。
不过一般惯例由左仆射主持会议,还要负责记录会议,每次会议后还要整理会议纪录,并上呈天子。
这实际就是一个三省六部的工作协调会议。
大唐中央的主要权力还是在三省,中书省是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执行。
决策、审议、执行,这是一套标准流程,差错一步,都不能顺利进行下去。如今李世民在位,很多时候皇帝以廷议方式,召集大臣们商议决策,中书省这个决策机构,反倒多数时候成了草拟诏令而已。
但就算是皇帝廷议决策的事情,也得走流程,诏令公文也要经门下省审议,要是门下省认为不妥,可以退回修改,甚至直接驳回,没有门下的审议,尚书省都拿不到正式的诏令、公文,自然也就无法交给六部等去执行。
所以皇帝让宰相们直接在门下省碰头开会,就是让审议这一关能够顺利一些,不要中书和门下扯来扯去,影响效率。
有什么问题,当面说明,能修改就直接改,然后审议后就直接交给尚书省。
怀玉他们这四个加衔的宰相,都不是三高官官,但他们是皇帝信任的人,可以参与到这碰头会,一起协商。
虽说宰相排名不分先后,可实际哪里都要论资排座的。
左仆射房玄龄当仁不让的是居首,同时也是主持会议的,武怀玉是最后一个进政事堂的,又是加衔相公,哪怕皇帝也说国家财政大权交给他,称他计相。
但实际上武怀玉既然还是进了政事堂,那仍说明财权仍是宰相们掌握,除非武怀玉不进政事堂,而度支使有个自己的衙门,跟历史上将来发展那样,成为独立于政事堂之外的三司衙门。
历史上发展到宋朝,三司夺了宰相们的财权,而枢密院又夺了宰相的兵权,政事堂宰相们权力就大为削弱了。
但眼下,不可能会有这么超前。
武怀玉就相当于是政事堂里专门负责财政这一块的宰相,就如同长安县有六个县尉,其中排名最后的县尉,就专门负责治安这块,人称捕贼尉。
八位宰相,武怀玉排名最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