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谷贱伤农 (2 / 4)

+A -A

        只不过李世民和贞观朝廷办事比较有手腕,并不是简单粗暴的禁毁,一边大量取缔禁止,一边也还在不断的敕修新寺,总的来说用整顿二字更合理些,那些真正修行的僧道还是没受多少影响的,特别是天下各地高僧,被李世民陆续请来长安,安排在各大寺中修行,甚至还赐紫衣等。

        那些村民们获得了永佃权,成为客户。

        “马周跟朕说谷贱伤农,如今的粮价太低并非全是好事,朕又岂不知,但总比饥不果腹要好。”

        不说饥荒饿肚子,而且百姓往往因此得典妻卖儿,破产甚至破家。

        汉代班固就在汉书上总结,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饭还是麦饭,很粗糙,比起面食难吃的多。

        潏水两岸。

        寺里名下的田,在寺墙内的是道绰带僧人们自已种麦种菜,其余的则是佃租给附近村民,

        “还行。”

        之前整顿佛道,朝廷基本上对各大寺观放贷典当的长生库都接管了,那些钱财名义上是由朝廷代为保管,资金用途一分为三,其中一份就是要用做塔寺佛像的维修,

        但也仅限维修,是不新建的。

        香积寺外。

        香积寺打了几次申请,但负责的崇玄署都没批。

        “修塔的钱粮呢?”

        “香积寺想要修一座灵塔,供奉莲宗以往高僧慧远、昙鸾等的佛骨舍利,”

        普通的小老百姓,有时为了逃避瑶役,往往只能自断手足,称为福手福足,但人家豪强士绅就不得,办法很多,可以当官做吏避役,也可以出家修行。

        与隋末国初那些年的高粮价相比,李世民还是更愿意看到现在粮价便宜,粮便宜了,虽说农民不富,可起码不饿肚子。但早些年,粮食不足,粮价高涨,那才是真正的要命。

        其二,就是粮食多了,那朝廷也要调整政策,适当的放开,比如允许粮食酿酒,允许出口一些给周边蕃胡,再比如也可以鼓励百姓或商人搞点养殖,用粗粮养殖禽畜,这样也能提高肉蛋供应,可以消耗转化些粮食,还能提高百姓收益。

        自己修个兰若,便能说是带发修行了,魏晋以来这种兰若最多。

        而许多大地主们收获时却不用着急卖粮。

        贞观开始的整肃佛道,虽然还不能说叫灭佛,但也确实力度很大,僧道都要考试,寺庙有寺额,僧人有僧额,考试淘汰掉大部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590章 谷贱伤农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