铡面是京西岐州那边先兴起的一种面食做法,拿铡草料的铡刀把揉擀好的面条,铡成韭菜叶子般宽,下锅煮熟捞出,再加上时令蔬菜或是肉沫等,调入细盐、胡麻香油、葱姜蒜末等,再淋点香醋,那便是一道倍美味的岐州铡面。
一般也就是地主财东家办席,才会弄铡面,这可是很有排场的,二百多户人,上千口人呢,这得吃多少面,怪不得还要请铡面匠。
那么多铡面,得提前揉好,还要拿杠子反复压,再擀成薄皮,再铡,三个人铡面,还得安排村妇帮忙筛面、揉面、压面、擀面呢。
当看着从武家堡运来的几大车面粉,大家这才信了。
武家堡如今也叫下武堡,那不仅有建在潏水河上的水碾,后来还加建了风车磨坊,如今上武堡也在加建风车磨坊,下武堡的风车磨坊在这一带很有名,新鲜玩意,枯水季不用跟村民抢水也能带动大大的碾磨,一天能碾许多谷麦,碾出来的还细腻,加工费还便宜。
瓜洲堡的村民们,都来帮忙干活。
揉面压面擀面好不热闹,
窦静黄昏时回长安,一路上还感觉好像做了个梦,
“要不是我也是看着太子长大的,我都觉得那个少年是翼国公换了个人。”
“确实有些不敢相信,”
窦静跟几位下属都是感叹不已,
“太子咋想的?”
“属下倒觉得这也许是好事,长安多少贵族子弟,长大后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呢。”
承乾在瓜洲堡逛来逛去,
庄园占地二十亩,比旁边的云栖寺还要大上二亩,云栖寺以前倒也挺红火,号称樊川八大寺之一,但经历贞观朝的整顿,现在寺田也早收走了,僧人也只剩下二十人,虽说占着十八亩地,可已不如曾经香火旺盛,不能再放贷收租,连碾硙油坊都被收走,寺僧大量还俗,也没有了奴隶净人可再役使,附近百姓也不再那么依靠他们了。
相比起冷清云栖寺,现在这个曾经裴寂儿子名下的别业,现在倒是很热闹,村民们还在帮忙,为明天的宴请忙碌,减租还押的佃户们更加高兴。
而其它的村民也都高兴,毕竟他们虽大多数没能够佃到庄上的田,但多数人也常年依靠庄子的,不说打打长工做做短工,就是有个饥荒灾病,那也都是要到庄子上借钱贷粮,又或要用个牛使个车,一般也是借庄上的。
村民们就算去终南山或是长安城里扛个活,也终究还是生活在这里,如今这新地主,看着年少,但人看着很好啊。
“不愧是武相公的学生呢,跟武相公一样仁厚,咱以后有好日子过了。”
“可不,人家神禾塬武家堡,换成武家做东家,不到三年,村里人日子都好过了许多,三年都没听说谁家典妻卖女破家的,”
“可不,武家堡村民有个饥荒疾病或是婚丧嫁娶,找武家借钱借粮,从不收高利,借牛借犁,还可以换工抵,更别说武家还带着养猪,带着制刷子做皮子等赚钱呢,”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