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叹,这腌鱼的产量还是要增加啊!”孙策看着庞大的腌鱼作坊说道。
顾雍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回禀主公,前两个月的产量低,一方面是工人少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工人不熟练有关。从这个月起,产量可以增加一倍,达到每月生产4000坛腌鱼,共24000条。”
孙策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一是鲜鱼的产量太少,一是工人数量太少,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都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除非能够迅速生产出福船,这样渔民就可以进行远距离的捕鱼,而能够向腌鱼作坊提供的鲜鱼产量也会大大增加。
随着长水县的发展,想必也能吸引不少的百姓定居长水县,从而为腌鱼作坊提供足够的人力。
“今年年底,能否达到月产10000坛腌鱼?”孙策开口问道。
顾雍皱了皱眉头,说道:“如果有足够的渔船,那就没有问题;若是渔船没有增加,我只能保证达到8000坛!”
孙策点了点头,心中暗暗想到,8000坛就8000坛吧,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总要慢慢来。
孙策对长水县和海盐县的视察还是比较满意的,自己可是让手工工场提前出现了上千年,当然现在这些手工工场还是官办的,如果统一天下之后,也不是不能考虑进行民营。
毕竟市场经济才是有活力的经济。
此事暂且不提,孙策想要让自己的军队迅速到达每三天能吃一条鱼的水平,想来应该是很困难了。
再加上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与刘繇的战争,孙策必须马上进行扩军。
这样一来,提高军队生活水平的设想更是无限期的推迟了。
告别了顾雍,孙策依旧对其进行了一番勉励。
“好好干,我看好你!”同样的话也对顾雍说了一遍,不过顾雍可没有崔朋表现的那么兴奋。
大家族出身的人,还是要讲究一下矜持的。
长水县与吴县的距离并不算远,所以约莫三天的时间,孙策便回到了吴县。
回到吴县之后,孙策便立刻发布了征兵命令。
十月中,九江人周泰、蒋钦被毗陵郡求贤馆礼送至吴县见孙策。
孙策见二人大喜,命二人从所征新兵中各领一千,为侍卫司军司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