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于糜之死 (1 / 3)

+A -A

        却说张英兵败,退守秣陵县。

        黄盖则与李襄,周泰,蒋钦三人合兵一处,往秣陵而去。

        三人一路上顺势收复了江乘、湖熟、句容三县。

        最终大军兵围秣陵县,张英固守秣陵县城不出,两军一时僵持不下。

        却说孙策这边,自12月17日孙策领大军出吴县,一路向西,直奔吴郡和丹阳郡交接的两县故鄣和于潜而去。

        如今镇守这两县的乃是刘繇麾下骁将樊能和于糜。

        两人各自领兵5000镇守一县。

        樊能镇守的是天目山以北故鄣县,距离乌程县很近。

        故鄣县位于西苕溪西侧,乌程县位于东苕溪附近,两个县隔着西苕溪相望。

        乘船行军要比步行快很多。

        五天的时间,便从吴县到达了西苕溪附近,向西行十来里便是故鄣县城。

        孙策此次行军带着侍卫司七位军司马,以及别部司马董袭,共八千余人。

        正所谓,五倍围之十倍攻之,孙策自然不会去做攻城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孙策在等着驻守于潜县的于糜前来解围。

        这一计就是围点打援,与三十六计之一的围魏救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樊能和于糜两人各自有5000大军,在二人看来,如果他们各自为战,很容易被孙策消灭掉。

        但是,二人如果合并一处,起码自保无虞,甚至有可能消灭掉孙策,如此两人必定名声大震。

        要是孙策知道这两人打的主意,一定会哭笑不得吧!

        却说故鄣县城内的樊能果然如孙策所料,派人向驻守于潜县的于糜求救。

        孙策当然不会派人围杀使者,而是轻轻松松放他去了于潜县。

        只是于潜距离故鄣稍微有些远,还要从天目山中穿过,一个来回怎么着也得十来天吧。

        天目山倒是打伏击的好地方,孙策看着案几上的地图,缓缓思索着。

        这一夜,孙策留孙河,孙海,孙辅,孙瑜四人各领本部,各守一门。

        而孙策自己则领着其余五千兵马抹黑向天目山进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三国之霸王孙策 35、于糜之死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