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于糜之死 (2 / 3)

+A -A

        说起来孙策向天目山的时间也只比从故鄣城里出来的那使者晚了一天。

        应该赶得及吧,孙策骑在一匹健壮的西凉马上,暗自想到。

        身后的大军,保持着平稳的节奏,有序前进着。

        约莫过了十天时间,孙策领大军来到了天目小道。

        天目小道,顾名思义,乃是天目山中的一条小道。

        所谓小道,自然要体现出一个小字。

        蜿蜒曲折,最宽处可许四马并行,最窄处却只能一马通过。

        曲曲折折的天目小道不算好走,而且两边都是是极为浓密的树林,这些浓密的树林便是大军最好的掩护。

        天目小道乃是于糜率军通过天目山的必经之路,也是救援樊能最快的一条道路。

        说起来,于糜也算是宿将。

        只是,一方面樊能的使者催的比较急,看来故鄣县那边确实很危险。另一方面,于糜也有些好大喜功,要知道,打败孙策可是不少人的梦想。

        孙策尚且不足二十岁,便闯出了偌大的名头。

        如今孙策手握数万大军,治下有民百万,横跨三郡两都督府,这确实不能不让人羡慕。

        万一打败了这样一个年轻的诸侯,那时名扬天下岂不美哉?

        这就是于糜和樊能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与张英一样,他们也同样小瞧了孙策。

        在他们的眼中,已经故去的孙坚才是能和他们相提并论的人物,至于孙策,还太年轻!

        只是他们从未想过,这样年轻的一个人,为什么能够闯出偌大的名头?

        这样的年轻人,会普通嘛?

        毛太祖曾说,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很显然,于糜此时只做到了第一条,他确实在战略山藐视了孙策,却没有从战术上重视孙策。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于糜下令麾下士卒急行军,迅速通过天目小道。

        作为一员长期征战沙场的老将,于糜很清楚,像天目小道这样的地方是最危险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三国之霸王孙策 35、于糜之死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