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条主要针对的就是勋贵世家子,若是这三年仗着出身有违法乱纪,那不好意思,考试也别来了。
被裴行俭惊过的王老尚书,不由想起这两人的做官履历。裴行俭是曾经因故被贬官到西州都督府的,但姜侍郎却是一直官位通达,可见更深明官场之道。
唐时吏部铨注考试取官、长名榜官员候补名单之法,本就是裴行俭所创。
裴行俭就见姜侍郎对自己笑了笑,然后语气依旧温和淡然,说出了可怕的话
姜沃起身。
就像王老尚书,方才对裴行俭的考试制度觉得激进,但姜沃一提出守选制,惊的王老尚书立刻觉得小裴的主意不错哎
王老尚书甚至带着些痛心疾首问姜沃“你原先不是这样的性子怎么这次如此急切,难道不知路要一步步走”
想必他们就会愿意,甚至急切来参加本年考试了。
他那稳重谦和的下属姜侍郎诚恳道“这是孙神医配置的保心丹,老尚书吃一粒吧。”
就见眼前递上来一个瓷瓶。
他竟然一直觉得,王神玉才是吏部最不省心的人
“至于取有才干之人,也不该以诗文名声取朝堂不是文馆,若只是诗文精绝,却不擅庶务,只清谈高论,亦不可取。”
准备的真齐全啊
“可若是他们听闻,还有个资官守选制,他们甚至连考试都没资格呢”
而是有考核标准
裴行俭此人,便如从前房相杜相,在他心中,大唐和朝堂,比他一家一姓重要。
她给王老尚书致歉道“老尚书说的是。我心中也明白,欲速则不达。”
王老尚书
王老尚书之前曾叮嘱过他们这选官制啊,要事缓则圆。
你们就是这么顾全大局慎拟奏折的
而裴行俭,显然也想到了,他笑道“我懂了。姜侍郎此法,是按照先帝的兵法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